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因缺血、炎症、中毒、遗传致髓鞘脱失,脑萎缩由衰老、神经系统疾病、脑部外伤、脑血管疾病致脑组织体积缩小神经元减少,两者可相互关联,年龄增长风险增加,不良生活方式及有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者风险更高,儿童少见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关,老年需控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来降低风险。
一、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脑白质脱髓鞘改变是指脑白质内神经纤维的髓鞘发生脱失的病理改变。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髓鞘的细胞)等形成,其作用是绝缘并加快神经冲动传导。多种因素可导致髓鞘脱失,例如:
缺血因素:慢性脑缺血可使脑白质区域的血供不足,影响髓鞘的维持和合成,进而引发脱髓鞘改变;
炎症因素:某些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可攻击髓鞘相关成分,导致脑白质脱髓鞘;
中毒因素:长期接触某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中毒等,可能损伤髓鞘形成相关的细胞或过程,引起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遗传因素:一些遗传性疾病会影响髓鞘蛋白的合成等,从而导致脑白质出现脱髓鞘改变。
二、脑萎缩
脑萎缩是指脑组织体积缩小,神经元数量减少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常见原因包括:
衰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脑组织会出现生理性萎缩,这是一种正常的衰老相关变化,但过度的萎缩可能与疾病相关;
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会导致大脑皮质、海马等区域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和萎缩;帕金森病也可引起脑内特定区域的萎缩;
脑部外伤:严重的脑部外伤可能破坏脑组织,导致受伤部位及相关区域发生萎缩;
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事件可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进而引发相应区域的脑萎缩。
三、脑白质脱髓鞘改变与脑萎缩的关联
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和脑萎缩可能相互关联。例如,慢性脑缺血既可能导致脑白质出现脱髓鞘改变,又可能引起脑组织整体的萎缩;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既会影响髓鞘的形成导致脑白质脱髓鞘改变,也可能同时造成神经元的损伤和丢失进而引发脑萎缩。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两者的发生风险均有增加趋势,老年人相对更易同时出现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和脑萎缩;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血脂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同时增加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及脑萎缩的发生风险;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和脑萎缩的风险可能更高;儿童出现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和脑萎缩相对少见,若出现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特殊病因相关,需特别关注原发病的诊断和干预;老年人群则要注意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来降低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