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查性激素六项通常准确,其包括卵泡刺激素等六项,各指标异常可反映不同月经不调情况,检查一般在月经来潮第2-5天,特殊人群检查需注意相关情况,该检查对月经不调诊断重要,能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各指标意义及对月经不调的判断
卵泡刺激素(FSH):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一般来说,卵泡期FSH的正常范围在3.5~12.5mIU/mL。FSH升高常见于卵巢早衰、原发性闭经等情况,而FSH降低则可能与垂体功能减退等有关,这些异常都可能导致月经不调。
黄体生成素(LH):也是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它与FSH协同作用,形成黄体生成周期。正常黄体生成素在卵泡期为2~15mIU/mL。LH/FSH比值异常等情况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进而引起月经不调,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LH升高、LH/FSH比值增大,同时伴有月经稀发或闭经等月经不调表现。
雌二醇(E2):由卵巢的卵泡分泌,其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内膜转变为增殖期和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正常卵泡期雌二醇范围在25~450pg/mL。雌二醇水平异常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脱落,从而导致月经不调,如雌二醇过低可能使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引起月经量少等月经不调情况。
孕酮(P):由卵巢的黄体分泌,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排卵后孕酮水平会升高,若孕酮水平异常,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等月经不调表现,正常排卵后孕酮范围在5~30ng/mL。
睾酮(T):女性体内的睾酮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少量来自卵巢。睾酮升高可能引起月经不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睾酮升高,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等。
催乳素(PRL):由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之一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激素,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高催乳素血症可引起月经不调,常见症状为月经稀发、闭经、溢乳等。
检查的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情况
检查时间:一般建议在月经来潮的第2~5天(卵泡早期)进行检查,此时可以反映卵巢的基础状态。但对于月经长期不来潮且急于了解检查结果的女性,可随时检查,此时结果参照黄体期的标准。
特殊人群:对于青春期女性出现月经不调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查时,要考虑其内分泌轴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但该检查仍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内分泌异常导致的月经不调;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其性激素水平本身处于波动变化中,检查性激素六项也有助于评估卵巢功能衰退等情况引起的月经不调;对于有内分泌疾病史或正在服用可能影响性激素水平药物的女性,检查时需告知医生相关病史和用药情况,因为药物等因素可能会干扰性激素六项的检查结果,从而影响对月经不调原因的准确判断。
总之,性激素六项检查对于月经不调的诊断是较为准确且重要的检查方法,能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