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遗症可引发运动、认知、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有肢体瘫痪、肌张力异常、共济失调等,老年患者恢复慢,儿童少见,生活方式影响恢复;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异常,有基础病史患者易发生且进展快,老年患者加速衰退,儿童影响学习智力;语言功能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性别无差异,生活方式和年龄影响恢复;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为吞咽困难、呛咳,有基础病史患者易发生,老年加重、儿童少见且影响营养生长。
一、运动功能障碍
脑梗死后遗症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瘫痪,可分为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性瘫痪。部分患者会出现肌张力异常,如痉挛性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受限;也有患者会出现共济失调,导致行走不稳、动作不协调,例如走路时步态蹒跚,难以保持平衡。在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脑梗死后遗症的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恢复相对更慢;而儿童患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运动技能发展。不同性别在运动功能恢复上并无明显本质差异,但个体的生活方式如是否长期坚持康复锻炼等会影响恢复程度,有长期规律康复锻炼习惯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可能更显著。
二、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力下降较为明显,表现为容易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刚刚放置的物品等。还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难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部分患者会出现执行功能障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合理规划和完成复杂的任务,像做饭、整理物品等。对于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更容易发生且进展相对更快。老年患者本身认知功能随年龄有自然衰退趋势,脑梗死后遗症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会加速这一衰退过程;儿童患者若发生脑梗死后遗症,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影响其学习能力和智力发育等多方面。
三、语言功能障碍
主要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可表现为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能流利说话,但内容无法被理解)、命名性失语(能说出物品用途,但不能正确说出名称)等。构音障碍则是由于支配发音器官的肌肉瘫痪或协调障碍,导致发音不清、言语含糊。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是否接受语言康复训练会影响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积极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患者语言功能改善可能性更大。年龄方面,儿童患者语言功能尚在发育阶段,脑梗死后遗症导致的语言功能障碍可能对其语言发育造成严重影响,需要更及时有效的康复干预;老年患者语言功能已相对稳定,脑梗死后遗症引起的语言障碍恢复难度可能较大。
四、吞咽功能障碍
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表现为进食或饮水时容易呛咳,严重者可能无法正常吞咽,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吞咽功能障碍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均可出现,有基础病史如脑梗死后遗症影响吞咽相关神经功能的患者更易发生。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吞咽功能随年龄有一定减退,脑梗死后遗症加重这一情况;儿童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会严重影响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需要特别的喂养护理措施,如调整食物质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