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是脊髓损伤平面位于颈段或上胸段致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病因有外伤及脊髓病变,临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截瘫、感觉障碍、二便失禁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治疗早期有手术干预和药物辅助,后期以康复为主,康复护理要点包括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并关注儿童、老年、女性患者特殊情况。
一、定义
高位截瘫是指脊髓损伤平面位于颈段或上胸段(通常为第4胸椎(T4)以上),致使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综合征。
二、病因
1.外伤因素:常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撞击等,造成脊柱骨折脱位,进而损伤脊髓。例如,高速车祸中脊柱受剧烈外力冲击,可引发椎体骨折并压迫脊髓。
2.脊髓病变:如脊髓炎(由病毒感染等引发脊髓炎症性改变)、脊髓血管病(如脊髓动脉闭塞导致脊髓缺血损伤)等,可破坏脊髓正常结构与功能。
三、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损伤平面以下呈现截瘫状态,肌力减退或完全丧失,患者无法自主完成肢体运动,严重影响肢体活动功能。
2.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痛觉、温度觉、触觉等不同程度丧失,患者对相应刺激感知能力下降。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二便失禁情况,即膀胱和肠道失去正常控制;还可能伴有体温调节紊乱,如体温易波动等表现。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外伤史、发病前有无感染等相关病史。
2.体格检查:评估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的具体情况,确定运动和感觉平面。
3.影像学检查:通过脊柱X线明确脊柱骨骼结构是否异常,CT可更清晰显示骨骼细节,MRI能精准观察脊髓损伤的部位、程度及范围等,如可见脊髓水肿、出血、受压等改变。
五、治疗原则
1.早期治疗:
手术干预:对于脊柱骨折脱位导致脊髓受压的情况,需尽早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以解除脊髓压迫,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药物辅助:曾有研究涉及甲基强的松龙早期应用,但需依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规范使用,不过目前临床应用需严谨遵循相关指南。
2.后期康复:以康复治疗为主,包括物理治疗(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作业治疗(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膀胱肠道管理(通过定时排尿、清洁导尿等维持二便正常功能)等,最大程度帮助患者恢复部分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六、康复护理要点
1.并发症预防:
压疮:定时为患者翻身、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减压床垫等,预防因长期受压导致皮肤坏死溃烂。
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泌尿系统感染:严格进行尿道口护理,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保证尿液引流通畅,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发生。
2.特殊人群关注:
儿童患者:需特别留意骨骼发育受影响情况,康复训练要兼顾生长发育特点,避免过度牵拉等导致骨骼损伤,同时关注心理发育,给予心理支持。
老年患者:要协同管理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康复训练强度需循序渐进,充分考虑老年人体质及基础健康状况,预防因康复训练不当引发其他并发症。
女性患者:注重泌尿生殖系统护理,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影响生活质量,同时关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情况对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