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萎缩会引发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相关、精神行为异常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多方面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步态异常、情绪性格改变、穿衣洗漱等自理困难等,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属要给予关心照顾,老人自身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延缓进展
注意力不集中:脑萎缩会使老年人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比如看电视、看书等,容易被外界干扰因素打断,不能持续专注于当前的任务。这是由于脑的神经传导和信息整合功能受到影响,使得大脑对信息的聚焦能力下降。
计算能力下降:表现为对简单数字的计算出现困难,例如难以准确计算购物时的找零金额,或者在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时出现错误。这与脑内负责数学运算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区域受损有关,脑萎缩导致这些区域的功能减退,从而影响了计算能力。
运动功能相关症状
步态异常:部分老年人脑萎缩患者会出现步态改变,表现为行走时步伐变小、变慢,走路不稳,容易摔倒。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控制平衡和运动协调的神经结构,如小脑等部位受损,导致平衡能力下降和步态紊乱。例如,行走时可能会出现碎步、蹒跚的步态,转弯时身体难以协调控制。
肢体运动不协调:表现为肢体的精细运动能力下降,如不能准确完成系纽扣、拿筷子等精细动作。这是由于脑内管理运动协调的神经通路受到影响,使得大脑对肌肉的控制和协调功能出现障碍。比如,拿东西时可能会出现手抖、握物不稳的情况。
肌张力改变: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的情况。肌张力增高时,肢体表现为僵硬,活动受限;肌张力降低时,肢体显得松软无力。这与脑萎缩导致的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有关,不同类型的脑萎缩可能影响不同的神经通路,从而引起肌张力的异常变化。
精神行为异常症状
情绪和性格改变:部分老年人脑萎缩后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性格方面可能变得孤僻、淡漠、易激惹等。例如,原本性格开朗的老人可能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或者容易因为小事而大发雷霆。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区域,如额叶等,导致神经递质平衡失调,进而引起情绪和性格的改变。
幻觉和妄想:少数严重脑萎缩的老年人可能出现幻觉,如看到不存在的物体、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等,或者出现妄想,比如无端怀疑他人要伤害自己、盗窃自己的财物等。这是由于脑萎缩导致大脑的感知和认知功能严重受损,使得大脑对外部信息的处理和判断出现严重偏差,从而产生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症状。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症状
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自理困难:随着脑萎缩病情的进展,老年人在进行穿衣、洗漱等基本日常生活活动时会变得困难。例如,穿衣时可能会分不清衣服的前后、左右,难以正确穿上衣服;洗漱时可能会忘记正确的步骤,如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牙膏、牙刷等。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大脑对身体各部位运动的精细控制和对日常生活技能的记忆与执行功能。
进食障碍:部分老人可能出现进食困难,表现为咀嚼无力、吞咽不畅等。这与脑萎缩影响了口腔、咽喉部肌肉的协调运动以及吞咽反射相关的神经功能有关,导致进食过程受到阻碍,可能会出现呛咳等情况,影响营养的摄入。
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脑萎缩情况。对于老年人脑萎缩,家属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老人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等,以尽量维持老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老年人自身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社交活动等,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脑萎缩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