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月经异常(月经周期和量改变)、白带异常(颜色和量改变)、阴道异常出血(非经期和绝经后)、下腹部疼痛(慢性和急性)、外阴异常(瘙痒和肿块),不同症状有不同表现及相关可能病因和影响。
月经周期改变: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若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则属异常。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月经周期延长,甚至数月不来月经;而黄体功能不足者可能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研究表明,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因素可导致月经周期异常。
月经量异常:月经量过多指每次月经量超过80ml,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有关;月经量过少指每次月经量少于5ml,可能与子宫内膜损伤、卵巢功能减退等相关。长期月经量异常可能影响女性的贫血状况及生殖健康,不同年龄女性因生理阶段不同,月经量异常的原因及影响也有所差异,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内分泌尚未完全稳定出现短暂月经量异常,而育龄期女性则需警惕器质性病变。
白带异常
白带颜色改变:正常白带为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无腥臭味。若白带呈黄色或黄绿色,多考虑为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或宫颈炎等炎症感染所致;白带呈豆腐渣样,常见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这是由于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阴道局部微环境改变导致白带性状改变。不同年龄女性感染原因及表现可能不同,如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细菌性阴道病导致白带异常。
白带量异常:白带量明显增多,可能是上述炎症性疾病引起,也可能与输卵管癌等疾病相关。例如输卵管癌患者除了白带量增多外,还可能伴有阴道排液、腹痛等症状。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使用抗生素、过度清洁阴道等可能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导致白带量异常。
阴道异常出血
非经期阴道出血:性交后出血可能与宫颈病变有关,如宫颈息肉、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等;排卵期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出现部分脱落引起的少量出血,一般2~3天可自行停止,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也需排除其他病变。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出现非经期阴道出血需高度重视,不同年龄女性病因不同,青春期女性可能因内分泌失调引起,而围绝经期女性则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
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女性阴道再次出血是不正常现象,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萎缩性阴道炎等有关,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
下腹部疼痛
慢性下腹部疼痛:盆腔炎是常见原因之一,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女性,可表现为下腹部隐痛、坠胀感,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会引起慢性下腹部疼痛,且疼痛多呈进行性加重,还可能伴有痛经、不孕等症状,该病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患病风险不同,如性生活不注意卫生、多次人工流产等会增加盆腔炎的发病风险;有家族遗传倾向或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的女性更易患子宫内膜异位症。
急性下腹部疼痛:卵巢囊肿蒂扭转是妇科急腹症之一,多发生于体位突然改变时,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异位妊娠破裂也会引起急性下腹部疼痛,多有停经史,随后出现阴道少量出血及剧烈腹痛,严重时可导致休克,这种情况在有性生活且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女性中需高度警惕。
外阴异常
外阴瘙痒: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等炎症可引起外阴瘙痒,此外,外阴营养不良、局部过敏等也可能导致外阴瘙痒。瘙痒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可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睡眠。不同年龄女性外阴瘙痒的原因有所不同,儿童外阴瘙痒可能与卫生不良、蛲虫感染等有关;育龄期女性多与阴道炎症相关;绝经后女性则可能与外阴局部皮肤变化及内分泌改变有关。
外阴肿块:外阴良性肿瘤如外阴乳头瘤、纤维瘤等可表现为外阴肿块,一般生长缓慢;而外阴恶性肿瘤如外阴癌等也会出现外阴肿块,且肿块可能伴有溃疡、出血、疼痛等症状。发现外阴肿块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肿块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