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会在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精神行为及其他方面出现多种症状,认知功能方面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运动功能方面包括步态异常、肢体僵硬、共济失调;精神行为方面可见性格改变、情感障碍、幻觉或妄想;其他方面有智能减退、语言障碍,各方面症状因脑萎缩累及不同脑区而产生,不同人群受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一、认知功能方面
1.记忆力减退:早期可能表现为近记忆力下降,例如容易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刚刚放置的物品等。随着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对过去的事情也逐渐遗忘。有研究表明,脑萎缩患者大脑的海马体等与记忆相关的区域出现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记忆存储和提取功能障碍。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脑萎缩引发的记忆力减退可能更为明显,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大脑本身就有一定的生理性萎缩趋势,而脑萎缩疾病会加速这一过程。
2.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完成某项任务,比如阅读文章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干扰。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大脑中负责调节注意力的神经环路,使得神经信号的传递和整合出现问题。对于生活方式较为复杂、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人群,脑萎缩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会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及时关注大脑健康状况。
3.判断力下降:在面对一些简单的决策时,患者可能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在购物时,难以判断商品的性价比等。这是由于脑萎缩影响了大脑的额叶等与决策、判断相关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功能受损导致患者分析和评估能力下降。有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患有脑血管疾病等可能引发脑萎缩的基础疾病,其判断力下降的症状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为严重。
二、运动功能方面
1.步态异常:表现为走路不稳,脚步蹒跚,容易摔倒。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小脑等与运动协调相关的部位,导致平衡感和协调能力下降。老年人由于本身平衡能力相对较弱,脑萎缩引发的步态异常会使其跌倒的风险大大增加,进而可能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对于有脑萎缩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关注自身步态变化,早期发现异常。
2.肢体僵硬:肢体活动不灵活,肌肉变得僵硬,活动时阻力增大。这是由于脑萎缩影响了锥体外系等相关神经结构,使得神经对肌肉的调控出现异常。在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缺乏运动)的人群中,脑萎缩导致的肢体僵硬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需要加强康复锻炼等干预措施。
3.共济失调: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比如拿东西时手的颤抖、无法准确地指向目标等。这是小脑受损的典型表现,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的重要器官,脑萎缩累及小脑时会出现这些共济失调的症状。儿童如果出现脑萎缩导致的共济失调,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运动技能发展,需要及时就医诊断和干预。
三、精神行为方面
1.性格改变:可能出现性格变得孤僻、淡漠、易怒等。例如原本开朗的人变得不愿意与人交流,或者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因为小事发脾气。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大脑的额叶等与情绪和性格调节相关的区域,导致神经递质的平衡被打破。对于女性患者,由于其内分泌等生理因素的影响,脑萎缩引发的性格改变可能会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
2.情感障碍: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较为常见。患者可能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或者经常感到紧张、不安。脑萎缩导致大脑的边缘系统等情感调节区域功能异常,从而引发情感障碍。有既往精神疾病史的患者,脑萎缩可能会加重其情感障碍的症状,需要综合考虑进行治疗和心理支持。
3.幻觉或妄想: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幻觉,比如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或者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妄想,如坚信自己被监视等。这是由于脑萎缩影响了大脑的颞叶等相关区域,导致大脑的感知和认知功能出现紊乱。对于老年脑萎缩患者,出现幻觉或妄想时,家属要给予安全的环境保障,避免患者因幻觉或妄想做出危险行为。
四、其他方面
1.智能减退:整体智能水平下降,包括理解能力、计算能力等都会受到影响。例如难以理解复杂的语句含义,计算简单数字也出现困难。这是脑萎缩累及大脑多个高级功能区域的综合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智能减退会逐渐加重。在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脑萎缩导致的智能减退可能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因为他们对自身智能水平的变化更为敏感。
2.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词汇量减少、言语表达困难等。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大脑的语言中枢相关区域,导致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功能受损。对于儿童脑萎缩患者,语言障碍会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需要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等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