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的症状可能包括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经期延长或缩短、经血颜色质地改变等。
1、周期紊乱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若连续3个月以上出现周期提前(<21天)或推迟(>35天),甚至闭经(>6个月无月经),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衰退或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需警惕排卵异常风险。
2、经量异常
经量过多(>80ml/周期,需频繁更换卫生巾)或过少(<5ml/周期,仅见少量褐色分泌物)均属异常。前者可能因子宫肌瘤、腺肌症导致,后者多与子宫内膜损伤、卵巢早衰或过度节食相关,长期经量异常易引发贫血或生育问题。
3、经期延长或缩短
正常经期持续3-7天,若超过7天未净或不足2天即结束,可能与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息肉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经期延长易增加感染风险,缩短则可能提示内膜修复能力下降。
4、经血颜色质地改变
经血呈鲜红色且含大量血块可能为月经过多;暗红色伴血块多与宫寒或气血瘀滞相关;咖啡色或淡粉色经血可能提示雌激素水平低、子宫内膜薄或贫血。若经血异味明显,需排查阴道炎或子宫内膜炎。
月经不调常合并痛经(下腹痉挛性疼痛)、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焦虑、抑郁)、体重骤增或骤减、体毛增多(如唇周、下颌)等症状。这些表现可能反映激素失衡或代谢异常,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若出现严重腹痛、发热、晕厥或经量骤增至每小时浸透1片卫生巾,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