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值指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包含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正常范围有界定超值分隐性与可见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出现时间等情况异常需就医成人胆红素升高黄疸提示多种疾病需结合病史伴随症状及检查判断病因。
一、黄疸值的基本定义
黄疸值主要指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胆红素分为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正常血清总胆红素(TBil)浓度范围为3.4~17.1μ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正常范围低于3.4μmol/L,非结合胆红素正常范围低于13.7μmol/L。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17.1μmol/L但小于34.2μmol/L时,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μmol/L时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二、不同人群黄疸值的意义差异
(一)新生儿群体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15mg/dl)。若新生儿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程度过重(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消退过晚(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仍未消退)或退而复现等情况,则提示可能为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评估,因为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新生儿溶血病、感染等多种病因引起,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等。
(二)成人群体
对于成人,血清胆红素升高出现黄疸时,可能提示多种疾病,如肝脏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代谢;胆道梗阻(胆管结石、肿瘤等)会使胆汁排泄受阻,引起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溶血等情况会使非结合胆红素生成过多等。此时需结合患者病史(如是否有肝炎接触史、胆道疾病史等)、其他伴随症状(如腹痛、乏力、尿色改变等)及进一步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综合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