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中期病情严重,有黄疸进行性加深、凝血功能障碍明显致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出现肝性脑病前期表现如行为性格改变等、有腹水形成致腹部膨隆等、感染风险增加,不同年龄性别及有基础病史者表现有差异需密切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肝衰竭中期病情较为严重,此时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多系统出现明显异常,具体严重症状如下:
一、黄疸进行性加深
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每天上升≥17.1μmol/L或超过正常值10倍,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重趋势。这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所致,提示肝功能进一步恶化,肝脏清除胆红素的能力大幅下降。
二、凝血功能障碍明显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患者可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因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肝功能衰竭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严重受损。
三、肝性脑病前期表现
患者出现行为异常、性格改变、睡眠倒错等症状。这是因为肝功能衰竭致使体内毒素(如氨等)清除障碍,毒素积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若未及时控制,可能进展为更严重的肝性脑病。
四、腹水形成
患者腹部膨隆,有移动性浊音。主要由肝功能减退致白蛋白合成减少、门静脉高压等因素引起,提示肝脏合成、代谢及门静脉高压调控功能严重失调,腹水的出现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腹胀等不适,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
五、感染风险增加
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自发性腹膜炎等感染。这是由于肝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器官之一,肝衰竭时免疫功能受影响,加之患者长期卧床等因素,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感染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儿童肝衰竭中期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女性患者因激素代谢受肝脏影响较大,病情可能受激素水平波动影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病情进展更迅速,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胆红素等指标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