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表现涵盖神疲乏力(因气推动功能减弱致精神萎靡、活动耐力差等)、气短懒言(由气推动与温煦功能不足影响呼吸及言语,特殊时期、久坐不动、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易出现)、自汗(乃气固摄作用减弱致活动后汗出增多,儿童需观察体质或疾病早期,老人脏腑衰退、女性更年期可伴随)、脉弱(脉象虚弱无力,儿童可能先天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成人与长期劳累、饮食不节有关,老人因脏腑功能衰退、气生成亏虚所致)、面色萎黄(气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形体异常(消瘦因气运化无力营养吸收障碍,肥胖可能是气虚推动无力水湿痰浊内停)、大便溏薄(气推动与温煦肠道功能失常致大便稀溏,儿童需关注喂养,老人因脏腑功能衰退易出现)。
一、神疲乏力:气虚者常精神萎靡,易感疲倦,活动耐力差,儿童表现为稍事活动即气喘吁吁;成年人日常工作学习易疲惫;老年人因正气渐虚,神疲乏力感更明显,此乃气的推动功能减弱,机体功能活动处相对低下状态所致。
二、气短懒言:呼吸气短,说话声音低微且懒得多言,因气的推动与温煦功能不足,影响呼吸及言语功能,女性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因气血相对不足加重该表现;长期久坐不动人群易出现,因缺乏运动致气生成不足;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易因气虚出现气短懒言。
三、自汗:活动后汗出增多,为气的固摄作用减弱,不能固摄津液,儿童自汗需观察是否为体质或疾病早期表现;老年人因脏腑功能衰退,气的固摄力下降致自汗;女性更年期因内分泌变化可伴随自汗。
四、脉弱:脉象虚弱无力,中医切脉诊断气虚的表现之一,儿童脉弱可能提示先天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成年人脉弱与长期劳累、饮食不节致气不足有关;老年人脉弱由脏腑功能衰退、气的生成亏虚所致。
五、面色萎黄:气不足不能上荣于面,致面色失于滋养而呈萎黄状。
六、形体异常:消瘦者多因气的运化无力,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肥胖者可能是气虚推动无力,水湿痰浊内停。
七、大便溏薄:气的推动与温煦肠道功能失常,致大便质地稀溏,儿童大便溏薄需关注喂养情况;老年人因脏腑功能衰退易出现此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