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加强喂养促进排泄,病理性黄疸中新生儿溶血病严重时可换血,感染因素引起的需抗感染,胆道闭锁需手术,光照疗法是降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有效方法,新生儿早产儿黄疸偏高需谨慎监测,成人黄疸偏高要排查肝病胆道病并调整生活方式。
一、生理性黄疸的处理
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一般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黄疸多于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消退,此阶段保证婴儿充足奶量摄入,有助于胆红素经肠道排出。
二、病理性黄疸的病因针对性治疗
(一)新生儿溶血病
若因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引起黄疸偏高,严重时可采用换血疗法,通过置换出患儿体内胆红素、抗体及致敏红细胞,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二)感染因素
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黄疸,需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明确感染病原体后选用相应敏感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控制感染,从根源上缓解黄疸状况。
(三)胆道闭锁
对于胆道闭锁导致的黄疸偏高,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葛西(Kasai)手术,争取在出生后3个月内施行,以重建胆道通畅性,改善胆汁排泄,减轻黄疸。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有效的方法,适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让患儿裸露皮肤,用蓝光或绿光照射,通过光氧化作用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光照时需注意保护患儿眼睛和会阴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新生儿
早产儿发生黄疸偏高时需格外谨慎,因其肝脏代谢功能更不完善,更易出现胆红素蓄积,应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时根据情况采取光照等干预措施;新生儿黄疸偏高时要观察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若出现拒奶、嗜睡、抽搐等表现需立即就医。
(二)成人
成人黄疸偏高需全面排查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胆道疾病(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等病因,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诊疗,同时注意自身生活方式调整,如避免饮酒、保证充足休息等,以配合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