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克隆性髓系增殖性肿瘤由相关基因异常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巨核细胞过度产生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部分无症状部分有出血或血栓表现诊断靠血常规骨髓穿刺及活检基因检测治疗分低危观察和中高危药物等治疗预后有病情可控或进展为其他病等不同因素影响中年龄治疗需谨慎性别无显著影响生活方式要避免剧烈运动等既往有相关病史需注重预防并发症。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克隆性髓系增殖性肿瘤,由Janus激酶2(JAK2)、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或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CALR)等基因发生突变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使巨核细胞过度产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
二、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增多。
2.出血表现:因血小板功能异常致凝血机制障碍,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
3.血栓形成表现:可发生动脉或静脉血栓,出现肢体麻木疼痛、视物模糊、胸痛等,严重影响重要脏器功能。
三、诊断方法
1.血常规:发现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一般超450×10/L。
2.骨髓穿刺及活检:骨髓象显示巨核细胞显著增生、体积增大、形态异常。
3.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JAK2、MPL或CALR等基因突变。
四、治疗原则
1.低危患者:无症状且血小板计数轻度升高时可观察,定期复查血常规等。
2.中高危或有症状患者:药物治疗,如羟基脲、干扰素等;适合者可考虑血小板单采术快速降血小板数量。
五、预后情况
1.病情控制情况:部分规范治疗患者病情可控制,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维持较好生活质量。
2.不良进展情况:部分可进展为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急性白血病等,血栓形成和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
六、不同因素影响及应对
1.年龄: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需谨慎权衡药物风险与收益。
2.性别:目前无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对发病和预后有显著不同影响。
3.生活方式:避免剧烈运动防出血,保持健康作息、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
4.病史:既往有血栓或出血病史者,需更注重预防相关并发症再次发生,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及相关指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