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致组织黄染,按病因分溶血性因红细胞大量破坏使非结合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性因肝细胞受损致两种胆红素均升高、胆汁淤积性因胆汁排泄障碍致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先天性非溶血性因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等有先天缺陷,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与病理性,老年人黄疸常提示器质性病变需谨慎排查。
黄疸是因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巩膜等组织黄染的临床表现。胆红素包括非结合胆红素(脂溶性)和结合胆红素(水溶性),正常胆红素代谢涉及胆红素生成、肝细胞摄取、结合及排泄等过程,当胆红素代谢失衡时可引发黄疸。
一、按病因分类及特点
1.溶血性黄疸:多由红细胞大量破坏,非结合胆红素生成过多,超出肝细胞摄取、结合与排泄能力所致。临床常表现为贫血、黄疸伴脾大,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增加。常见于蚕豆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2.肝细胞性黄疸:因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降低,致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升高。患者可出现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肝功能受损表现,实验室检查示血清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正常或轻度增加,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3.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胆汁排泄障碍,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临床表现有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实验室检查见血清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尿胆红素强阳性,尿胆原减少或消失,常见于胆管结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因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存在先天性缺陷引起,临床较为少见,如Gilbert综合征是因肝细胞摄取胆红素障碍及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所致,表现为轻度黄疸,一般无明显症状。
二、特殊人群特点
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足月儿7-10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消退,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性黄疸则出现时间早、程度重或消退延迟等,需及时监测胆红素水平并干预,因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高胆红素可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老年人黄疸:常提示肝脏、胆道等器质性病变,如肝癌、胆管癌等,需全面排查病因,因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对疾病的耐受及反应可能不典型,诊断与治疗需更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