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表现有皮肤巩膜黄染因病因不同颜色各异,肝细胞性与胆汁淤积性黄疸致尿液颜色加深,胆汁淤积性黄疸粪便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溶血性黄疸常伴贫血、寒战、发热、腰痛等,肝细胞性黄疸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肝功受损表现,胆汁淤积性黄疸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病理性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老年人出现黄疸需警惕肝胆疾病如肿瘤等,长期饮酒人群要考虑酒精性肝病可能,有胆道疾病史人群需警惕胆道梗阻复发。
一、皮肤巩膜黄染
正常人体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1.7~3.4μmol/L时,皮肤、巩膜可出现黄染,早期多先从面部、颈部开始,逐渐波及全身。不同病因导致的黄疸,皮肤巩膜黄染颜色有差异:溶血性黄疸时皮肤多呈浅柠檬色;肝细胞性黄疸表现为浅黄色至深黄色;胆汁淤积性黄疸颜色更深,呈暗黄色甚至黄绿色。
二、尿液颜色改变
肝细胞性黄疸与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血液中结合胆红素增高并经肾排出,可使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溶血性黄疸时,一般尿液颜色正常,但严重溶血时可出现血红蛋白尿。
三、粪便颜色改变
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因胆汁排出受阻,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粪便颜色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粪便颜色可正常或变浅。
四、其他系统表现
溶血性黄疸:常伴有贫血、寒战、发热、腰痛等表现,系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等所致。
肝细胞性黄疸: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肝功能受损相关表现,因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代谢及肝功能。
胆汁淤积性黄疸:可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表现,与胆汁淤积导致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及影响迷走神经功能有关。
五、特殊人群黄疸特点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生后24小时内)、进展快、程度重,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干预。
老年人:出现黄疸需警惕肝脏、胆道等疾病,如肿瘤等,因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黄疸可能加重其他脏器负担,应密切观察全身状况及相关伴随症状。
长期饮酒人群:出现黄疸需考虑酒精性肝病可能,因长期饮酒可损伤肝细胞,影响胆红素代谢。
有胆道疾病史人群:出现黄疸要警惕胆道梗阻复发等情况,因既往胆道疾病可能导致胆道结构或功能异常,增加黄疸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