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最突出外在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一般从面部颈部开始蔓延且颜色有变化,新生儿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有不同特点,早产儿黄疸情况更特殊;血液胆红素升高致尿液呈浓茶或酱油色需注意区分;不同类型黄疸粪便颜色有相应改变,溶血性黄疸常伴贫血寒战发热等,肝细胞性黄疸有乏力食欲减退等,梗阻性黄疸有皮肤瘙痒右上腹疼痛体重减轻等。
一、皮肤与巩膜黄染
黄疸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一般先从面部、颈部皮肤开始出现黄染,随后逐渐向全身蔓延。黄染颜色可从浅黄色逐渐进展为金黄色甚至更深的颜色。对于新生儿而言,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先见于面部及巩膜,然后可遍及躯干和四肢,程度相对较轻;而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更早(如出生后24小时内)、进展快且程度重。早产儿由于肝脏代谢功能更不成熟,黄疸出现时间可能更早、持续时间更长且程度可能更明显。
二、尿液颜色异常
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时,过多的胆红素会通过尿液排出,导致尿液颜色加深,呈现浓茶色或酱油色。成人及儿童出现此类尿液颜色改变时需警惕黄疸可能,而新生儿尿液黄染需注意与正常生理性排尿颜色区分,若同时伴有皮肤黄染加重等情况则更应重视。
三、粪便颜色改变
不同类型黄疸会导致粪便颜色出现相应变化。肝细胞性黄疸及梗阻性黄疸时,由于胆红素排泄受阻或肝脏对胆红素代谢障碍,粪便中粪胆原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可呈陶土色;而溶血性黄疸时,因胆红素生成过多,粪便中粪胆原增多,粪便颜色可能加深。
四、伴随症状
1.溶血性黄疸:常伴有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等,还可能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多因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超出肝脏处理能力所致,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儿童及成人发病机制类似,但儿童需尤其关注是否存在先天性溶血相关遗传因素。
2.肝细胞性黄疸: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隐痛等症状,多与肝脏本身病变影响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有关,不同年龄段人群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症状表现轻重可能有差异,如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症状可能更易被掩盖或加重。
3.梗阻性黄疸:可伴有皮肤瘙痒症状,这是由于胆汁淤积导致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还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多与胆道梗阻部位相关,如胆道结石梗阻时可出现剧烈绞痛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体重减轻,与胆汁排泄受阻影响消化吸收等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