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需注意时间、部位、时长及相关事项,新生儿、早产儿、有基础疾病患儿等特殊人群更要特殊考虑,如选择适宜时段、控制暴露部位和时长、兼顾防晒保暖并密切观察异常等。
一、晒太阳的时间选择
时间段: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较为适宜,此时紫外线相对柔和。因为上午10点前紫外线中的UVB(中波紫外线)强度相对较低,下午4点后紫外线强度也逐渐减弱,能减少对皮肤的过度损伤风险。对于新生儿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避免紫外线过强时段。
二、晒太阳的部位选择
暴露部位:可以适当暴露皮肤,但要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比如可以暴露背部、臀部等部位,每次晒太阳时暴露面积不宜过大,以背部为例,每次暴露约15-20平方厘米左右较为合适。对于新生儿,可暴露小屁股等部位,每次晒太阳时间较短时,暴露范围相应缩小。
三、晒太阳的时长控制
初始时长:对于有黄疸的婴儿等人群,初始晒太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从每次5-10分钟开始。随着适应情况逐渐增加时间,但每次不宜超过30分钟。例如新生儿首次晒太阳可从5分钟开始,观察皮肤反应等情况后再逐步延长。因为过长时间晒太阳可能导致皮肤晒伤等问题,尤其是婴儿皮肤娇嫩。
四、晒太阳时的注意事项
防晒与保暖兼顾:在晒太阳过程中,要注意给婴儿等做好保暖,避免着凉,但也不能过度包裹影响晒太阳效果。同时,要防止紫外线直接照射眼睛,可使用遮阳帽等遮挡眼睛部位。对于有黄疸的婴儿,晒太阳时要保持舒适状态,随时观察婴儿的面色、呼吸等情况。如果婴儿出现哭闹不安、皮肤发红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停止晒太阳。
五、特殊人群的特殊考虑
新生儿:新生儿有黄疸晒太阳时,要更加谨慎。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要注意环境温度适宜,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左右较为合适。而且新生儿皮肤薄嫩,更容易晒伤,所以晒太阳时间和强度要严格控制,每次晒太阳后要检查皮肤情况,如有发红等要及时采取措施。
早产儿:早产儿有黄疸时晒太阳需格外小心,其身体各方面机能更不成熟,晒太阳时间应更短,初始可从2-3分钟开始,并且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和体温变化等,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更不稳定,容易因晒太阳而出现体温波动等情况。
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果患儿除了黄疸还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晒太阳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等情况,晒太阳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呼吸等,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停止晒太阳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