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贫血、出血、感染表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女性月经周期紊乱;出血分皮肤黏膜出血(有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和内脏出血(消化道、泌尿系统、颅内出血等);感染因白细胞减少致免疫功能下降,常见呼吸道、泌尿系统、口腔感染,伴发热等症状,不同年龄段患者有不同特点需相应护理和监测。
一、贫血相关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出现贫血症状。常见的有面色苍白,这是因为贫血使得面部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皮肤黏膜呈现缺血缺氧的表现;还会有头晕、乏力,这是由于全身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供应,导致机体活动耐力下降;活动后心悸、气短也是常见症状,因为身体在活动时对氧的需求增加,而贫血状态下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输送氧,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儿童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因为贫血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不利于骨骼和各器官的正常生长;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与贫血导致的内分泌调节异常有关。
二、出血表现
1.皮肤黏膜出血:患者皮肤可出现瘀点、瘀斑,这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皮肤下的小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出到皮肤组织中形成。常见于四肢、躯干等部位;还会有鼻出血,鼻腔黏膜血管丰富,血小板减少时容易破裂出血;牙龈出血也较为常见,刷牙或咀嚼时可能诱发牙龈出血。儿童患者皮肤黏膜出血时需特别注意观察出血点的变化情况,因为儿童皮肤相对较薄,出血表现可能更明显,且要注意避免碰撞导致出血加重;老年患者皮肤黏膜出血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细致的护理。
2.内脏出血: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这是因为胃肠道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泌尿系统出血可出现血尿,尿液颜色变红;严重时还可能发生颅内出血,这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严重的出血表现之一,可导致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有内脏出血风险的患者,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颅内出血的患者,要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急救措施。
三、感染表现
由于白细胞减少,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有呼吸道,如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口腔感染时口腔黏膜充血、溃疡,伴有疼痛。儿童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在幼儿园或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容易交叉感染,需要更加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老年患者感染后恢复能力差,一旦发生感染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并加强支持治疗。发热是感染的常见表现,体温可呈不同程度的升高,有的患者可能为低热,有的则为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