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穿孔是胃肠道管壁因多种病因破损致内容物漏入腹腔的急腹症,病因有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肿瘤、外伤、医源性因素、感染等,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波及全腹、伴恶心呕吐发热休克等,体格检查有板状腹等体征,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立位X线见膈下游离气体、CT明穿孔部位及腹腔渗出),治疗需紧急手术修补穿孔部位并清洗引流、术后抗感染支持,儿童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手术及护理营养感染防控,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术前控病术后监测护理,孕妇需多学科协作权衡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一、定义
胃肠穿孔是指胃肠道(如胃、十二指肠、肠道等)的管壁因各种病因出现破损,致使胃肠道内的内容物漏出至腹腔的急腹症。
二、病因
1.消化性溃疡:最为常见,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长期发展,溃疡不断侵蚀胃肠壁,最终可导致穿孔,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发生率相对更高。2.胃肠道肿瘤:肿瘤组织生长过快,内部血供不足发生坏死、破溃,从而引发穿孔。3.外伤:腹部受到撞击、刺伤等外力作用,可直接造成胃肠穿孔。4.医源性因素:如内镜检查时操作不当、胃肠道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损伤等。5.感染:某些特殊感染,像伤寒杆菌感染累及肠道,可导致肠道穿孔。
三、临床表现
1.腹痛:多为突发且剧烈的腹痛,疼痛起始于穿孔部位,随后迅速波及全腹,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2.伴随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若穿孔严重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及毒素吸收,可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3.体格检查:腹部查体可见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等体征。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是否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外伤史等相关情况。2.体格检查:依据典型的腹部体征初步判断。3.影像学检查:腹部立位X线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此为胃肠穿孔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腹部CT可明确穿孔部位及腹腔内渗出情况等。
五、治疗原则
需紧急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修补穿孔部位,同时对腹腔进行清洗、引流等处理,术后还需进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胃肠穿孔可能因先天发育异常或外伤等引起,由于儿童机体代偿能力差,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体温等,及时进行手术干预,且术后护理要注重营养支持及感染防控。
老年人:老年人胃肠穿孔常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将血糖、血压等调整至相对稳定状态,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与护理。
孕妇:孕妇发生胃肠穿孔时需权衡胎儿和孕妇的情况,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尽量减少手术及药物等对胎儿的影响,需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