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照黄疸一般规范操作风险较低,但不规范或特殊情况可能有潜在“危害”,包括皮肤方面可能有轻微皮肤损伤、皮疹;眼睛及性腺方面有眼睛损伤风险、性腺影响;体温调节方面有体温波动;其他方面有不显性失水增加等,需规范操作并密切观察及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安全。
一、皮肤方面
1.轻微皮肤损伤:若蓝光照射时患儿皮肤清洁不充分,或者照射时间过长、局部皮肤与照射设备接触不良等情况,可能导致皮肤轻微发红、干燥等表现。这是因为蓝光的能量作用于皮肤局部,长时间或不恰当的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表层的轻微物理性改变,不过这种情况在规范操作下发生概率较低,且一般停止照射后可逐渐恢复。对于新生儿等皮肤娇嫩人群,更需密切观察皮肤状态,及时调整照射参数以减少此类风险。
2.皮疹:极个别患儿可能在蓝光照黄疸过程中出现皮疹,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蓝光照射引起的皮肤局部代谢变化、个体皮肤敏感性差异等有关。如果出现皮疹,需评估是否与蓝光照射直接相关,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照射方案等。
二、眼睛及性腺方面
1.眼睛损伤风险:蓝光照射时未对患儿眼睛进行有效防护,可能会对视网膜造成一定潜在损伤风险。因为蓝光中的某些波段能量可能穿透角膜等结构影响视网膜。所以规范的操作中会使用专门的眼罩遮盖患儿眼睛,以避免蓝光对眼睛的不良影响。对于有眼部先天发育异常等特殊情况的患儿,更要严格做好眼睛防护,防止因防护不当导致眼部损害。
2.性腺影响:理论上,过量的蓝光照射可能对性腺有一定影响,但在规范的蓝光照黄疸治疗中,通过合理控制照射范围、时间等因素,这种影响非常微小。一般会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来减少对性腺的潜在影响,如使用特定的遮盖物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尤其对于有生育相关特殊情况或年龄较小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的患儿,会更加谨慎操作来避免可能的不良影响。
三、体温调节方面
1.体温波动:蓝光照黄疸时,患儿皮肤接受蓝光照射,可能会使皮肤温度短时间内有所升高,若不注意环境温度的调节等,可能导致患儿体温出现波动。新生儿等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的人群,更易受影响。需要密切监测患儿体温,根据体温情况适当调整环境温度、照射强度等,以维持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防止因体温过高或过低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体温过高可能影响机体代谢等,体温过低可能导致新生儿硬肿症等问题。
四、其他方面
1.不显性失水增加:蓝光照黄疸过程中,患儿皮肤水分通过辐射、对流等方式散失增加,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脱水倾向。尤其是新生儿等水分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人群,需要注意适当补充水分,保证患儿体液平衡。在照光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口唇湿润度、尿量等情况来评估是否需要补充水分,以维持患儿良好的体液状态,保障机体正常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