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贫血、出血、感染相关症状。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活动后加重,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有差异,血常规指标异常;出血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致内脏出血;感染有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还可出现呼吸道、泌尿系统、口腔等部位感染表现。
一、贫血相关症状
一般表现: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这是由于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皮肤、黏膜等部位供血不足而呈现出的外观改变。随着病情发展,还会有头晕、乏力的症状,因为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在活动后,这些症状往往会加重,例如轻度活动后就会比常人更明显地感觉到气促、心悸等。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因为贫血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营养供应;女性患者可能在月经周期方面出现紊乱,这与贫血导致体内激素调节失衡有关。
血液学指标变化: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低于正常范围。红细胞计数通常会低于3.5×1012/L(成年男性)或3.0×1012/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L(成年女性)或120g/L(成年男性)等,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是贫血的客观实验室依据。
二、出血相关症状
皮肤黏膜出血:患者皮肤可出现瘀点、瘀斑,这是因为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皮肤下的小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出形成。常见于四肢部位,尤其是受压部位。还会有鼻出血,鼻腔黏膜比较脆弱,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出血。牙龈出血也较为常见,在刷牙或咀嚼硬物时容易出现牙龈渗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活泼好动,皮肤碰撞后更容易出现瘀斑等出血表现;女性患者在生理期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这与体内血小板减少影响凝血有关。
内脏出血: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这是因为消化道黏膜下的血管破裂出血;泌尿系统出血可出现血尿;颅内出血是最为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年龄较大的患者,内脏出血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密切关注。
三、感染相关症状
发热:患者常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9℃之间。这是由于白细胞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感染导致发热。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发热特点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发热可能较为突然,且体温波动较大;老年患者发热可能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感染部位表现:感染可发生在多个部位,如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口腔感染会有口腔黏膜溃疡、疼痛等表现。对于长期住院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的风险更高,且感染不易控制,需要加强护理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