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是脂质成分水平异常升高的代谢病因脂质代谢紊乱致血脂超正常范围分原发与继发两类原发多与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继发由其他疾病药物或不良生活方式诱发病因含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疾病等临床表现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有黄色瘤等靠血液生化检查诊断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脂质成分水平异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脂质含量超出正常范围。
二、分类
(一)原发性高脂血症
多与遗传因素相关,由先天性脂质代谢基因缺陷或后天环境因素(如饮食、生活方式等)共同作用引起,常见类型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二)继发性高脂血症
由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等)、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诱发,去除相关诱因后血脂可能改善。
三、病因
(一)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可导致脂质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功能异常,使脂质清除或合成障碍,引发高脂血症,家族中有高脂血症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二)饮食因素
长期摄入高胆固醇(如动物内脏、蛋黄等)、高饱和脂肪酸(如油炸食品)及高糖食物,会促使血脂升高。
(三)生活方式
缺乏规律运动、长期吸烟、酗酒及肥胖等,均会影响脂质代谢,增加高脂血症发生风险。
(四)疾病因素
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抵抗等机制易出现脂代谢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脂质分解代谢减慢,引发血脂升高。
四、临床表现
多数高脂血症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血脂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色瘤(如眼睑周围的黄色小丘疹)、早发性角膜环等,严重时可因脂质在血管沉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出现胸痛、头晕等相关器官缺血表现。
五、诊断标准
主要通过血液生化检查诊断,一般要求空腹12~14小时后检测血脂,诊断标准如下: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满足其中一项或多项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六、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脂质代谢功能减退,需定期监测血脂,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同时需关注基础疾病对血脂的影响,遵医嘱管理相关疾病。
(二)儿童青少年
应培养健康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鼓励参与户外活动,预防肥胖,家族中有高脂血症遗传史的儿童青少年需更早开展血脂筛查。
(三)女性
更年期前后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血脂,此阶段需注重血脂监测,保持均衡饮食与规律作息,孕期女性也需关注血脂情况,避免因代谢变化引发血脂异常。
(四)有家族遗传病史人群
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血脂筛查,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在医生评估下进行药物干预,以降低高脂血症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