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病因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如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遗传性溶血性疾病等)、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功能障碍(如先天性酶缺陷、肝病因素致摄取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等)、胆汁排泄障碍(如胆道梗阻使胆汁排泄受阻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病理为各环节异常致胆红素代谢相应改变;不同人群中新生儿因肝脏特点易发生,成年人有基础肝病或胆道疾病史等易出现,长期饮酒者肝损伤风险高,有肝胆疾病既往史者胆汁排泄障碍风险增加。
一、病因
(一)胆红素生成过多
1.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新生儿溶血病,因母婴血型不合(常见ABO或Rh血型不合),母亲抗体通过胎盘破坏胎儿红细胞,致胆红素生成显著增多,超出肝细胞处理能力;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溶血性疾病,红细胞内在缺陷致其易被破坏,胆红素生成增加。
2.其他血红素分解异常:某些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因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增多。
(二)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功能障碍
1.先天性酶缺陷: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肝脏中催化胆红素结合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致未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结合转化为结合胆红素。
2.肝病因素:各种肝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等)时,肝细胞受损,摄取胆红素能力下降,且受损肝细胞内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合成减少,结合胆红素能力降低,同时肝细胞肿胀等可压迫胆小管,影响胆汁排泄,进一步干扰胆红素代谢。
(三)胆汁排泄障碍
1.胆道梗阻:肝内胆管结石、寄生虫(如肝吸虫)、肿瘤(胆管细胞癌等)可致肝内胆管梗阻;肝外胆管结石、肿瘤、炎症粘连等可引起肝外胆管梗阻,胆汁排泄受阻,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引发黄疸。
二、病理
胆红素正常代谢需经摄取、结合、排泄等环节。当病因导致某一环节异常时,会出现相应病理改变。
1.胆红素生成过多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因红细胞破坏增多而活跃,胆红素生成远超肝细胞摄取、结合能力,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
2.肝细胞处理功能障碍时: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减少,胞内Y、Z蛋白(参与胆红素摄取的蛋白)含量或功能异常;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合成不足或活性降低,致未结合胆红素结合为结合胆红素减少,同时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排泄也可能受影响,使结合胆红素在血中蓄积。
3.胆汁排泄障碍时:胆道梗阻使胆汁排出受阻,胆小管内压力增高致破裂,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同时,梗阻以上胆管扩张,胆栓形成进一步加重梗阻,血中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
不同人群中,新生儿因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不足等,更易发生胆红素代谢紊乱致黄疸;成年人若有基础肝病或胆道疾病史,病理过程中肝细胞损伤或胆道梗阻更易发生,且不同性别在病因触发上无本质差异,但生活方式中长期饮酒者肝损伤风险高,易影响肝细胞处理功能,有肝胆疾病既往史者胆汁排泄障碍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