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因DNA合成障碍致贫血,主要由缺乏维生素B或叶酸等引起。发病机制与维生素B、叶酸缺乏致DNA合成受阻有关。临床表现有血液系统(贫血、黄疸等)、消化系统(食欲缺乏等)、神经系统(维生素B缺乏者有神经症状等)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呈大细胞性贫血等,骨髓象见巨幼变,维生素B和叶酸测定可助诊断。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等,需与溶血性贫血等鉴别。治疗是补充缺乏的维生素B或叶酸。预防要饮食调整,保证摄入富含相关营养素食物,特殊人群注意补充。
一、定义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
二、发病机制
1.维生素B缺乏的机制:维生素B参与DNA合成过程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合成,当维生素B缺乏时,四氢叶酸代谢障碍,DNA合成受阻,骨髓中红系细胞DNA合成延迟,细胞分裂时间延长,出现巨幼变,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同时,维生素B缺乏还可影响神经系统,因为它参与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缺乏时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
2.叶酸缺乏的机制:叶酸在体内转变成四氢叶酸,参与嘌呤和嘧啶的合成,是DNA合成过程中所需的辅酶。叶酸缺乏时,DNA合成障碍,同样导致骨髓巨幼变,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
三、临床表现
1.血液系统表现
贫血表现:一般呈中度至重度贫血,患者可出现乏力、头晕、活动后心悸气短等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生长发育迟缓;女性可能因贫血出现月经周期改变等。
黄疸:部分患者可有轻度黄疸,这与红细胞破坏增加有关。
2.消化系统表现:常见食欲缺乏、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老年人可能因消化系统功能本身减退,症状相对更明显,影响营养摄入,进一步加重贫血。
3.神经系统表现:维生素B缺乏者常出现手足麻木、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抑郁、嗜睡或精神错乱等。儿童维生素B缺乏时,除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能影响神经髓鞘发育,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呈大细胞性贫血,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增高,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或增高。
白细胞计数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通常5叶核以上中性粒细胞超过5%,或分叶核平均叶数超过3叶。
血小板计数可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各系细胞均出现巨幼变,表现为幼红细胞核大、核质发育不平衡等。
3.维生素B和叶酸测定
血清维生素B测定:正常值为133-675pmol/L,低于74pmol/L提示缺乏。
血清叶酸测定:正常值为5-6ng/ml,低于3ng/ml提示缺乏。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象以及维生素B和叶酸测定结果可诊断。例如,有贫血表现,血常规呈大细胞性贫血,骨髓象见巨幼变,同时维生素B或叶酸测定提示缺乏即可诊断。
2.鉴别诊断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一般网织红细胞增高,黄疸更明显,骨髓红系增生以成熟红细胞为主,血清胆红素升高,可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通过这些特点鉴别。
红白血病:红白血病有骨髓中红系明显增生且有异常细胞,外周血可见幼红、幼粒细胞,可通过骨髓细胞学等检查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
六、治疗
主要是补充缺乏的维生素B或叶酸。维生素B缺乏者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叶酸缺乏者口服叶酸治疗。
七、预防
1.饮食调整:平时应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和叶酸的食物。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肉类、蛋类、乳制品等;富含叶酸的食物有绿叶蔬菜、豆类、坚果等。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可能下降,更应注意饮食中这些营养素的补充;孕妇为了满足自身和胎儿需求,也需保证足够的维生素B和叶酸摄入。
2.特殊人群注意:对于长期素食者,易缺乏维生素B,需特别注意通过其他途径补充;对于患有影响维生素B或叶酸吸收疾病的患者,如胃肠道疾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