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等)、呼吸系统表现(轻度代偿性增快、加重时呼吸困难等)、循环系统表现(心悸、严重时心脏扩大等)、神经系统表现(头晕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等);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查找并针对病因治疗)、药物治疗(依贫血类型用相应药物)、输血治疗(急性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有明显症状时考虑,严格掌握指征)、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结合不同情况调整)。
一、贫血的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最常见的体征,甲床、睑结膜、口唇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贫血时血红蛋白携带氧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缺氧,从而使皮肤黏膜呈现苍白表现。不同年龄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皮肤较薄更易显现苍白,老年人可能因基础肤色等因素,苍白表现相对不典型。长期慢性贫血患者可能还会有皮肤干燥、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扁平或凹陷(匙状甲)等表现。
2.呼吸系统表现:轻度贫血时,呼吸可能会代偿性增快,以增加氧气的摄入。当贫血加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等。这是因为机体缺氧,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和深度改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本身肺部功能可能受影响,贫血时呼吸系统症状可能更明显;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贫血导致的缺氧可能加重原有的肺部症状。
3.循环系统表现:心悸是常见的循环系统表现,这是由于贫血时心脏需要加快搏动来代偿缺氧,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严重贫血时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心率加快、心前区收缩期杂音等。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贫血时更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等循环系统并发症;女性在生理期时,本身可能有一定的血液基础,贫血时循环系统的代偿可能相对更复杂。
4.神经系统表现: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等是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这是因为脑部缺氧,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儿童贫血时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本身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贫血时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的不良表现。
5.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较为常见,还可能出现腹胀、便秘或腹泻等。这是因为消化系统缺氧,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饮食习惯不良者,贫血时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突出;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贫血可能加重原有的消化系统症状。
二、贫血的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是治疗贫血的关键。应积极查找贫血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剂,同时要治疗导致铁丢失过多或摄入不足的原发病,如胃肠道肿瘤导致慢性失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需要治疗肿瘤;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或叶酸引起,需要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同时治疗导致维生素B或叶酸缺乏的原发病,如胃肠道吸收障碍等。不同年龄的患者,病因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贫血常见病因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需要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处理;老年人贫血需要排查肿瘤、慢性疾病等多种病因。
2.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贫血使用相应药物。如缺铁性贫血使用铁剂;巨幼细胞贫血使用维生素B和叶酸;肾性贫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是基于贫血的具体类型,严格按照贫血的诊断和分类来选用合适药物,不同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药物使用上可能需要调整,如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
3.输血治疗:对于急性大量失血导致的贫血,或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且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考虑输血治疗。但输血治疗有一定风险,如过敏反应、感染等,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输血时更要谨慎评估,儿童输血需考虑年龄对血容量等的影响,老年人输血方面可能需要更精准匹配等。
4.一般治疗: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铁、维生素B、叶酸等的食物,如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素食者更容易缺乏维生素B和铁,需要特别注意饮食调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营养摄入方面需要结合基础疾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低糖的富含铁等的食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