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成因包括饮食上长期高热量高糖高脂肪摄入如油炸食品甜饮料等易引发,代谢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释脂肪酸超肝脏代谢致沉积,糖尿病患者因葡萄糖利用障碍分解脂肪供能致肝脏脂肪堆积,高脂血症时脂质运输肝脏致代谢负荷重易沉积;生活方式上缺乏运动使代谢率降低脂肪难消耗,长期酗酒致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干扰肝脏脂肪代谢致脂肪堆积;药物因素是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干扰肝脏脂肪代谢引发;特殊人群中孕妇营养摄入增加及代谢改变易致妊娠期脂肪肝,老年人代谢衰退活动少且易患慢病增风险,儿童有肥胖或不合理饮食结构加运动量少易引发,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变化及特殊阶段饮食生活方式调整不当易出现脂肪代谢紊乱致脂肪肝。
一、饮食因素
长期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饮食是造成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例如,长期大量摄入油炸食品(富含高脂肪)、甜饮料(含糖量高)、动物内脏(高脂肪高胆固醇)等,会使体内摄入过多的能量,超出机体的代谢能力,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形式储存,进而堆积在肝脏,引发脂肪肝。青少年若长期沉迷于高糖零食和碳酸饮料,就易因饮食结构不合理增加脂肪肝发生风险;成年人长期应酬聚餐,频繁摄入高脂高糖食物,也会加大肝脏脂肪堆积的几率。
二、代谢因素
1.肥胖:肥胖人群体内脂肪含量过多,脂肪细胞会释放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导致脂肪在肝脏过度沉积。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28kg/m2的肥胖者,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者,内脏脂肪堆积更为显著,对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更大。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会转而分解脂肪供能,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肝脏处理这些游离脂肪酸的能力受限,从而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据统计,约70%-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脂肪肝。
3.高脂血症: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质水平升高时,过多的脂质会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当肝脏脂质代谢负荷过重时,就容易出现脂肪在肝脏沉积,引发脂肪肝。高脂血症患者如果不加以控制,脂肪肝的发生概率会显著增加。
三、生活方式因素
1.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消耗减少。例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坐着工作,下班后又不进行适当运动,身体的脂肪无法有效消耗,就容易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一般来说,每周有氧运动时间少于150分钟的人群,脂肪肝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2.长期酗酒: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对肝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干扰肝脏的脂肪代谢,阻碍脂肪酸的氧化,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长期大量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超过40g,女性超过20g,持续5年以上)的人群,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极高。
四、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干扰肝脏的脂肪代谢过程,从而引发脂肪肝。例如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影响脂肪的代谢和分布,导致脂肪重新分布并在肝脏沉积;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能通过影响肝脏的脂质代谢途径,增加脂肪肝的发生风险。
五、特殊人群因素
1.孕妇:孕期女性由于营养摄入增加,如果不注意合理控制饮食,容易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同时孕期身体代谢状态改变,肝脏对脂肪的代谢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妊娠期脂肪肝的发生风险。一般建议孕妇在孕期要合理搭配饮食,避免过度进补。
2.老年人:老年人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肝脏对脂肪的代谢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活动量相对减少,更容易出现脂肪堆积。而且老年人可能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患病率相对较高,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老年人发生脂肪肝的几率增加。
3.儿童:儿童如果存在肥胖问题,或者长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如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加上运动量少,也可能引发脂肪肝。家长如果不关注儿童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容易导致儿童出现脂肪肝相关问题。
4.女性: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脂肪代谢的调节机制受到影响,相较于绝经前,更易出现脂肪代谢紊乱,增加脂肪肝的发生风险。同时,女性在孕期、产后等特殊阶段,如果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不当,也容易引发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