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是查贫血的重要手段,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等指标可辅助判断是否贫血;外周血涂片、血清铁等相关检查可辅助明确贫血原因;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查贫血各有需注意的点,儿童要依年龄段标准且关注生长发育,孕妇血红蛋白正常范围较低需关注特殊营养缺乏因素,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及造血功能减退等因素。
一、血常规检查是查贫血的重要手段
1.血红蛋白(Hb)指标:
对于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一般是120~160g/L,成年女性是110~150g/L。新生儿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在170~200g/L,婴儿为110~130g/L,儿童是120~140g/L。如果血红蛋白低于相应年龄、性别正常范围下限,就可能存在贫血情况。例如,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儿童低于120g/L等,就提示可能有贫血问题。
2.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也可辅助判断贫血。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约为(4.0~5.5)×1012/L,成年女性约为(3.5~5.0)×1012/L,儿童约为(4.0~5.3)×1012/L等。红细胞计数减少常与贫血相关,但需要结合血红蛋白等指标综合判断。比如,红细胞计数减少同时血红蛋白也降低,更支持贫血的诊断。
3.红细胞比容(HCT):
成年男性红细胞比容正常范围是0.40~0.50,成年女性是0.35~0.45。红细胞比容降低往往提示红细胞数量或体积减少,常见于贫血情况。比如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比容会相应降低。
二、其他相关检查可辅助明确贫血原因
1.外周血涂片检查: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等情况来辅助判断贫血类型。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往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心淡染区扩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常呈大细胞性,红细胞体积增大等。这对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贫血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贫血的红细胞形态表现不同,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初步鉴别。
2.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检查:
血清铁降低、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血清铁是血液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指标,总铁结合力反映转铁蛋白与铁结合的能力。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诊断缺铁性贫血。比如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体内缺铁,血清铁和铁蛋白会降低,而总铁结合力会升高。
3.维生素B、叶酸检查:
维生素B缺乏或叶酸缺乏可导致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B正常范围约为133~675pmol/L,叶酸正常范围约为5.0~16.0μg/L。如果维生素B或叶酸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结合临床表现等就可能考虑巨幼细胞贫血。例如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常伴有维生素B或叶酸的缺乏,通过检测这两项指标可以辅助诊断。
三、特殊人群查贫血需注意的点
1.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年龄段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不同,在检查时要依据相应年龄段标准判断。儿童贫血可能与营养因素关系密切,如婴儿期若喂养不当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等。儿童查贫血时要注意保证检查的准确性,采血等操作要尽量轻柔,因为儿童血管较细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贫血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身体生长等,所以儿童查贫血更要及时准确,以便早期干预。
2.孕妇:
孕妇由于血容量增加等原因,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相对较低,一般孕妇血红蛋白低于110g/L就考虑贫血。孕妇贫血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等,所以孕妇查贫血要更频繁关注。孕妇贫血的原因可能有缺铁、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等,在检查时除了常规血常规等检查外,还要注意排查这些特殊的营养缺乏因素。同时,孕妇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多摄入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等的食物,以预防贫血的发生或加重。
3.老年人:
老年人查贫血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影响,如老年人可能有胃肠道疾病,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等。同时,老年人造血功能可能会有所减退,在判断贫血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老年人贫血可能会加重其基础疾病,如导致心脑血管缺氧等,所以老年人查贫血要全面评估,除了常规血液检查外,还要了解其基础疾病情况等,以便更好地明确贫血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