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会引发多方面症状,代谢相关有血糖异常升高表现如多饮、多尿、多食及儿童生长发育受影响、女性月经紊乱,还有胰岛素抵抗相关血脂异常及不同人群受影响风险差异;器官功能受损有眼部病变致视力下降、肾脏病变现蛋白尿水肿等及不同年龄患者耐受不同,神经系统有周围神经病变手足异常及自主神经病变胃肠道、心血管异常等;全身有疲劳乏力及皮肤瘙痒等症状。
血糖异常升高表现:患者会出现多饮症状,因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口渴而多饮水;同时有多尿现象,血糖超过肾糖阈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不能被完全重吸收,导致尿糖增多,进而带走大量水分,出现多尿;还会有多食表现,由于胰岛素抵抗,细胞不能有效摄取葡萄糖,机体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引发饥饿感导致多食。在儿童群体中,长期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这是因为代谢紊乱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正常利用和储存,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对营养物质需求大且敏感。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可能出现紊乱,这与高血糖影响内分泌系统相关,内分泌失调会干扰正常的激素分泌和调节,进而影响月经周期。
胰岛素抵抗相关代谢改变:常伴随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是因为胰岛素抵抗会影响脂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脂质的转运等过程。长期血脂异常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而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例如长期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血脂异常。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生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相关代谢紊乱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加密切监测代谢指标。
器官功能受损相关症状:
眼部病变表现:高血糖可引起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微血管瘤形成等。在老年人中,本身眼部功能逐渐衰退,长期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引发的视网膜病变更容易导致严重视力问题,影响日常生活。而青少年患者如果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视网膜病变可能会更早出现且进展较快,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肾脏病变症状:肾脏是高血糖损伤的重要靶器官之一,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蛋白尿、水肿等。肾脏病变的发生与高血糖引起的肾小球高滤过、糖化终产物沉积等因素有关。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会加重肾脏损害,因为高血压本身就会影响肾脏血流,再加上高血糖的损伤,双重因素导致肾脏功能恶化更快。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肾脏病变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患者肾脏处于发育阶段,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对肾脏的损伤可能更具破坏性,需要特别关注肾功能指标。
神经系统症状:周围神经病变较为常见,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这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发生病变,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对于老年人,本身神经系统功能有所下降,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引发的神经病变可能会使原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而年轻患者如果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也可能提前出现,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自主神经病变也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如便秘或腹泻)、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如静息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程度,男性患者可能在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上相对更易出现明显症状,影响其日常活动中的体位变化安全性。
全身症状:
疲劳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劳、乏力,这是因为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能量供应不足导致。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疲劳感,而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了这种乏力症状。对于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人群,疲劳乏力的症状可能会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需要通过控制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来改善全身状况。
皮肤相关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患者可能会因高血糖导致皮肤干燥、真菌感染等引起瘙痒加重。皮肤瘙痒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夜间瘙痒可能会影响睡眠。在肥胖人群中,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常伴随存在,皮肤褶皱处更容易出现问题,如皮肤感染等,需要注意皮肤清洁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