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综合征,分病因和红细胞形态分类。饮食调整可辅助改善贫血,需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蛋白质的食物,不同人群有饮食注意事项,严重贫血需就医针对性治疗,贫血者还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适度运动。
一、贫血的定义与分类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
二、饮食调整原则
(一)富含铁的食物
1.红肉:如牛肉、猪肉等,每100克牛肉中含铁量约为2.8毫克,猪肉约为1.6毫克,红肉中的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约为10%-25%,能有效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以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改善贫血状况。
2.动物肝脏:猪肝中铁含量较为丰富,每100克猪肝含铁约22.6毫克,且利用率较好,是补充铁的良好食物来源,但因肝脏是代谢器官,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对于有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适量摄入。
3.豆类:红豆、黑豆等豆类含铁量也较为可观,每100克红豆含铁约7.4毫克,黑豆约为7毫克,同时豆类还富含植物蛋白等营养成分,适合各类人群(除胃肠功能差难以消化豆类的人群需适当处理后食用)。
4.绿叶蔬菜:菠菜每100克含铁约2.9毫克,苋菜每100克含铁约3.4毫克等,绿叶蔬菜除含铁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二)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
1.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肉类、蛋类、乳制品等。肉类中每100克牛肉含维生素B12约1.8微克,蛋类每100克鸡蛋含约0.56微克,维生素B12对于红细胞的成熟至关重要,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2.叶酸:绿色蔬菜如芦笋、西兰花等叶酸含量较高,每100克芦笋含叶酸约100微克,西兰花约为120微克;豆类如扁豆每100克含叶酸约175微克;水果中的柑橘类也含有一定量叶酸。叶酸缺乏也会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1.蛋类:鸡蛋、鸭蛋等,每100克鸡蛋含蛋白质约13.3克,蛋白质是身体合成血红蛋白等的重要原料,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
2.鱼类:鲫鱼每100克含蛋白质约17.1克,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于贫血患者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
3.豆制品:豆腐每100克含蛋白质约8.1克,豆浆每100毫升含蛋白质约1.8克等,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适合素食者或不喜欢动物性蛋白的人群补充蛋白质。
三、不同人群贫血饮食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时除保证上述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及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外,要注意食物的安全性和易消化性。比如对于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可将红肉制成肉泥、肝泥等便于儿童食用,同时避免儿童挑食、偏食,保证各类营养均衡摄入。但要注意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食用整颗的坚果等可能导致窒息的食物,在添加辅食过程中逐步引入含铁丰富的食物。
(二)孕妇
孕妇贫血较为常见,除遵循上述饮食原则外,要增加食物摄入量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生长发育需求。要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富含铁、蛋白质等的食物,同时由于孕妇可能存在胃肠功能变化,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例如每天保证1-2个鸡蛋、200克左右的肉类、500克左右的蔬菜等摄入。同时要注意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因为其中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
(三)老年人
老年人贫血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胃肠功能减退导致营养吸收不良等。在饮食上要选择易消化的富含营养的食物。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老年患者,可适当增加含铁食物摄入,同时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促进铁吸收,但要注意水果的糖分含量,对于有糖尿病的老年贫血患者需选择低糖水果。老年人蛋白质摄入要保证质量,可选择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且烹饪方式尽量清淡,避免过于油腻加重胃肠负担。
四、饮食调整的辅助作用及其他注意事项
饮食调整对于贫血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但如果贫血较为严重,仅靠饮食调整往往不够,需及时就医明确贫血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缺铁性贫血严重时可能需要补充铁剂,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时可能需要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药物治疗。同时,贫血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运动,如散步等,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辅助改善贫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