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缺乏原因包括摄入不足(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吸收障碍(疾病、药物影响)、需要量增加(年龄、疾病状态);维生素B缺乏原因包括摄入不足(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吸收障碍(疾病、药物影响)、转运和利用障碍(遗传因素)。
一、叶酸缺乏相关原因
1.摄入不足
年龄因素:婴幼儿若喂养不当,如长期单纯母乳喂养且未及时添加富含叶酸的辅食,就易出现叶酸摄入不足。例如婴儿6个月后,母乳中叶酸含量逐渐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若未添加绿叶蔬菜、水果等富含叶酸的辅食,就可能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对于老年人,若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偏食、挑食,也会导致叶酸摄入不足。部分老年人因牙齿缺失等原因,倾向于食用精细食物,而叶酸多存在于绿叶蔬菜、豆类、全麦制品等食物中,长期摄入这类食物不足就会使叶酸缺乏。
生活方式:长期酗酒者,酒精会干扰叶酸的代谢与吸收,影响叶酸在体内的正常利用,从而增加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风险。一些节食减肥人群,若采用不科学的节食方式,过度限制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也易导致叶酸缺乏。
病史影响:患有慢性腹泻、小肠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会影响叶酸的吸收。例如患有克罗恩病的患者,其肠道的炎症会破坏肠道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营养物质包括叶酸的吸收,长期如此就可能引发叶酸缺乏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2.吸收障碍
疾病因素:某些胃肠道疾病会影响叶酸的吸收。如乳糜泻患者,其小肠黏膜受损,导致对多种营养物质包括叶酸的吸收功能障碍。还有热带口炎性腹泻患者,肠道的病理改变会干扰叶酸的正常吸收过程,使得叶酸不能被有效吸收利用,进而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药物影响:一些药物会干扰叶酸的吸收。例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扑米酮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叶酸在肠道的吸收,增加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几率。还有甲氨蝶呤等药物,它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来发挥作用的,长期使用会阻碍叶酸的代谢与利用,导致叶酸缺乏。
3.需要量增加
年龄因素:妊娠期女性对叶酸的需要量明显增加。孕妇在孕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等需求,对叶酸的需求量比非孕期增加数倍。如果孕妇叶酸摄入不足,就容易出现叶酸缺乏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迅速阶段,对叶酸的需要量相对较多,若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的叶酸量,也会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
疾病状态:患有溶血性贫血的患者,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骨髓造血活跃,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对叶酸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如果此时叶酸供应相对不足,就容易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
二、维生素B缺乏相关原因
1.摄入不足
年龄因素: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若母亲饮食中维生素B摄入不足,婴儿通过母乳获取的维生素B也会不足。老年人若长期素食,由于维生素B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长期素食就容易导致维生素B摄入不足。
生活方式:严格素食者由于不吃任何动物性食物,必然会导致维生素B摄入来源缺乏,长期如此易引发维生素B缺乏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病史影响:患有胃部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会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胃内的壁细胞分泌内因子,内因子与维生素B结合形成复合物,才能在回肠被吸收。胃大部切除后,壁细胞数量减少,内因子分泌不足;萎缩性胃炎患者壁细胞功能受损,内因子分泌减少,都会导致维生素B吸收障碍,进而引起维生素B缺乏。
2.吸收障碍
疾病因素:恶性贫血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这些抗体攻击胃壁细胞,导致内因子分泌减少,从而使维生素B吸收障碍。还有小肠疾病如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回肠切除术后等,会影响维生素B在肠道的吸收。回肠是维生素B-内因子复合物吸收的部位,回肠切除后,维生素B的吸收面积减少,导致吸收障碍。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的患者,会影响胃酸分泌,进而影响维生素B的释放。因为维生素B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需要胃酸将其解离出来才能与内因子结合。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使得维生素B的释放减少,长期使用会导致维生素B缺乏。另外,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导致维生素B缺乏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风险增加。
3.转运和利用障碍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影响维生素B的转运和利用。例如转钴胺素Ⅱ缺乏症,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转钴胺素Ⅱ缺陷,导致维生素B不能正常转运到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从而引起维生素B缺乏性巨幼细胞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