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钾升高可由摄入过多、排出减少及细胞内钾转移至细胞外所致。摄入过多包括饮食因素(短期内大量食含钾高食物、儿童及运动员特殊情况)和药物因素(含钾盐类替代品、ACEI类药物等);排出减少有肾脏疾病(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慢性肾衰竭)和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细胞内钾转移至细胞外包含酸中毒(如严重腹泻或肾功能不全合并酸中毒)和组织损伤(挤压综合征、溶血),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各情况中受影响有差异。
一、摄入过多
(一)饮食因素
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肾脏调节钾的平衡,但当短期内大量摄入含钾高的食物时,可能超出肾脏的排泄能力导致血钾升高。例如长期或大量食用香蕉、橘子等含钾丰富的水果,若患者本身肾功能存在一定基础问题,就更易引发高钾血症。对于儿童来说,若过度食用高钾食物且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也可能出现血钾异常升高情况;在一些特殊生活方式下,比如运动员高强度训练后大量补充含钾饮料,也可能因摄入过多钾而增加高钾血症风险。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导致钾摄入增多从而引发高钾血症。比如含钾的盐类替代品,对于一些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等需限钠饮食的患者,若错误使用含钾盐类替代品,会使钾摄入增加;还有一些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可能影响钾的平衡,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干扰钾的排泄,进而导致血钾升高,这种情况在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中更为常见,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不同,老年人由于肾功能减退,更易受此类药物影响引发高钾血症。
二、排出减少
(一)肾脏疾病
1.急性肾衰竭少尿期: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钾离子排出减少,导致血钾升高。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如肾缺血、肾毒性物质损伤等,在少尿期时钾的排泄障碍明显。对于儿童急性肾衰竭患者,其肾脏代偿能力更弱,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相对更高,且病情变化较快。
2.慢性肾衰竭: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肾脏排钾功能进行性减退,即使患者平时钾摄入正常,也会因为肾脏排钾能力不足而逐渐出现高钾血症。老年人本身肾脏功能逐渐衰退,患慢性肾衰竭的几率相对较高,更容易出现高钾血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患慢性肾衰竭的风险增加,进而增加高钾血症发生的可能性。
(二)内分泌疾病
1.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醛固酮具有促进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钾保钠的作用,醛固酮减少时,钾的排出减少,导致血钾升高。例如Addison病患者,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出现高钾血症,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可能患病,且在应激状态下,如感染、创伤等,病情可能加重,血钾进一步升高。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时,机体处于代谢紊乱状态,胰岛素缺乏,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同时钾离子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并且由于渗透性利尿,水分丢失的同时钾离子排出也减少,从而导致高钾血症。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更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进而引发高钾血症,女性和男性在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几率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青少年群体需特别关注。
三、细胞内钾转移至细胞外
(一)酸中毒
当机体发生酸中毒时,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升高,氢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为维持电中性,细胞内的钾离子向细胞外转移,导致血钾升高。例如严重腹泻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或者肾功能不全合并酸中毒时,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儿童腹泻导致酸中毒引发高钾血症时,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密切监测血钾变化;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下降,发生酸中毒时更易出现高钾血症。
(二)组织损伤
1.挤压综合征:肌肉组织受到严重挤压后,细胞破裂,钾离子释放到细胞外液中,导致血钾升高。比如严重的肢体挤压伤患者,肌肉大量坏死,钾离子大量释放入血。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发生挤压综合征,但儿童由于身体柔韧性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发生严重挤压伤的风险可能与成年人不同,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肌肉损伤和钾代谢的监测;老年人若本身有血管硬化等基础疾病,发生挤压伤后更易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进而影响钾的代谢。
2.溶血:大量红细胞破裂,细胞内的钾释放到血浆中,引起血钾升高。比如血型不合的输血、某些溶血性疾病等。对于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状态,溶血引发高钾血症的风险需要密切关注,因为新生儿的肾脏功能和酸碱平衡调节能力尚未完全成熟;成年女性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等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溶血导致高钾血症,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