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中贫血相关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不同指标有不同正常范围及意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贫血指标有各自特点,儿童不同年龄段、孕妇因生理变化、老年人因基础疾病等会使贫血指标呈现不同情况,需综合判断贫血状况及原因。
一、血常规中的常见贫血相关指标及意义
(一)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判断贫血最常用的指标。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一般是120~160g/L,成年女性是110~150g/L,新生儿为170~200g/L。不同年龄段和性别血红蛋白值有差异,是因为生理需求不同,新生儿由于宫内相对缺氧环境,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多,血红蛋白水平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到成年后趋于稳定范围。当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下限,提示可能存在贫血情况。例如,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新生儿低于145g/L(出生1周内)等就可考虑贫血。
(二)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成年男性为(4.0~5.5)×1012/L,成年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红细胞计数可反映红细胞的数量情况,与血红蛋白结合能更全面判断贫血。比如,红细胞计数减少且血红蛋白也降低,多提示贫血,其减少的程度可辅助判断贫血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等。不同性别和年龄红细胞计数有差异,男性一般比女性稍高,因为男性雄激素水平相对高,促红细胞生成作用更强;新生儿红细胞计数高是适应宫内低氧环境,出生后随着呼吸建立,氧供改善,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计数逐渐下降。
(三)红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成年男性正常范围为0.40~0.50,成年女性为0.35~0.45。它能反映红细胞的增多或减少情况,对于贫血的诊断和分类有一定参考价值。例如,贫血时红细胞比容会相应降低,通过与正常范围对比,可了解贫血的程度等。不同性别因生理差异,红细胞比容有上述范围区别,女性由于月经等因素,红细胞比容相对男性稍低。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正常范围约80~100fl。MCV可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比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MCV降低,大细胞性贫血时MCV升高。不同年龄阶段平均红细胞体积可能有一定差异,新生儿MCV相对较高,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接近成人范围,这与不同阶段红细胞的生成和发育特点有关。
(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正常范围约27~34pg。MCH能反映每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帮助。例如,缺铁性贫血时MCH降低,巨幼细胞贫血时MCH升高,通过检测MCH结合其他指标可辅助判断贫血的原因。
(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范围约320~360g/L。MCHC主要用于判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情况,对于贫血的类型鉴别有一定意义,如缺铁性贫血时MCHC降低,而球形细胞增多症时MCHC可正常或升高。
二、特殊人群贫血指标特点
(一)儿童
儿童不同年龄段贫血指标有差异,新生儿期血红蛋白低于145g/L(出生1周内)、135g/L(出生2~3周)、120g/L(出生3月后)可考虑贫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的正常范围,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婴儿期生长迅速,对铁等造血原料需求增加,若喂养不当等易出现贫血,此时需要密切关注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儿童的红细胞计数、MCV等指标也会因年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范围区间,家长和医护人员需根据儿童具体年龄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情况。
(二)孕妇
孕妇由于血容量增加等生理变化,贫血指标有其特点。孕妇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一般低于非孕期女性,妊娠中晚期血红蛋白低于110g/L可诊断为贫血。因为孕妇在孕期需要为自身和胎儿提供足够的造血原料,若摄入不足等易发生贫血,所以孕期要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此时红细胞计数、MCV等指标也会有相应变化,医护人员需要综合判断孕妇的贫血状况及原因。
(三)老年人
老年人贫血指标与年轻人有一定不同,老年人血红蛋白正常范围虽与成人相似,但老年人常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更容易发生贫血。其红细胞计数、MCV等指标异常的原因可能与衰老导致的造血功能减退、慢性疾病消耗等有关。在判断老年人贫血时,需要结合其基础疾病等情况综合分析,因为老年人贫血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时也需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贫血治疗的影响以及贫血对基础疾病的加重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