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三项包括血清叶酸、血清维生素B和血清铁蛋白,各有正常范围和意义。叶酸、维生素B降低可致巨幼细胞贫血,铁蛋白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升高可见于铁过载相关疾病。贫血三项异常时需结合血常规等其他检查判断贫血类型,还需针对病因进一步排查,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病因排查重点不同。
一、贫血三项的指标及意义
(一)血清叶酸(SF)
1.正常范围:血清叶酸正常参考值一般为5-20ng/ml。
2.意义:叶酸是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参与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叶酸缺乏时,会影响骨髓造血细胞的DNA合成,导致巨幼细胞贫血。例如,孕妇若叶酸缺乏,可能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等问题;长期酗酒、营养不良的人群也易出现叶酸缺乏,进而引发贫血相关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叶酸需求大,若饮食中叶酸摄入不足,更易出现叶酸缺乏;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可能下降,也可能存在叶酸缺乏风险。
(二)血清维生素B(VB)
1.正常范围:血清维生素B正常参考值通常为200-900pg/ml。
2.意义:维生素B参与神经髓鞘的合成及DNA的合成。维生素B缺乏时,同样会引起巨幼细胞贫血,还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足麻木、步态不稳等。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素食者容易缺乏维生素B,因为维生素B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退,维生素B吸收减少,也是维生素B缺乏的高危人群;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会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增加缺乏风险。
(三)血清铁蛋白(SF)
1.正常范围:男性血清铁蛋白正常参考值约为30-400ng/ml,女性约为15-200ng/ml。
2.意义: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指标。血清铁蛋白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因为缺铁时,储存铁被消耗,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血清铁蛋白升高可见于铁过载情况,如输血过多、铁利用障碍性疾病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婴幼儿生长迅速,对铁需求大,若铁摄入不足易导致缺铁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可能降低;老年人铁代谢与年轻人不同,铁过载的风险需关注,血清铁蛋白升高时要排查是否存在铁过载相关疾病。
二、贫血三项结果异常的常见情况及可能疾病
(一)叶酸和维生素B降低
1.巨幼细胞贫血:当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时,骨髓中幼红细胞DNA合成障碍,细胞分裂受阻,出现巨幼变,导致巨幼细胞贫血。临床表现为贫血相关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同时可能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维生素B缺乏时的手足麻木等。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叶酸缺乏不仅影响自身造血,还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检测并补充相应营养素。
(二)血清铁蛋白降低
1.缺铁性贫血:血清铁蛋白降低是缺铁性贫血早期的重要指标之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等原因导致体内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而引起的贫血。常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因生长发育快,铁需求大)、育龄女性(月经过多等导致铁丢失)等人群。婴幼儿若喂养不当,如奶粉中铁含量不足或添加辅食不及时,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育龄女性需关注月经情况,月经过多会导致铁丢失增加,增加缺铁性贫血风险。
(三)血清铁蛋白升高
1.铁过载相关疾病:如地中海贫血患者由于长期输血,导致体内铁负荷过重,血清铁蛋白升高;血色病患者是由于铁代谢紊乱,肠道对铁的吸收增加,引起铁在体内各器官沉积,血清铁蛋白也会明显升高。对于有输血史的患者,需要监测血清铁蛋白水平,预防铁过载对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血色病患者则需要进行相应的铁代谢检查和治疗,以减少铁在体内的蓄积。
三、贫血三项结果异常的进一步检查及临床意义
(一)结合血常规等其他检查
1.当贫血三项结果异常时,需结合血常规检查。例如,巨幼细胞贫血患者血常规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升高;缺铁性贫血患者血常规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降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通过综合分析贫血三项和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贫血的类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巨幼细胞贫血,除了贫血三项和血常规外,还可能需要检查胃肠道功能等,以明确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的原因;老年人出现贫血相关检查异常时,要考虑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
(二)针对病因的进一步排查
1.若血清铁蛋白降低考虑缺铁性贫血,还需进一步排查铁丢失的原因,如检查大便隐血、女性月经情况等;若叶酸或维生素B降低,要排查是否存在胃肠道疾病影响其吸收,如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叶酸和维生素B吸收障碍;对于血清铁蛋白升高的患者,要排查是否存在遗传性血色病等疾病,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病因排查的重点有所不同,婴幼儿要考虑喂养因素,育龄女性要考虑妇科相关因素,老年人要考虑慢性疾病和器官功能衰退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