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症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认知方面有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躯体方面存在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躯体不适;行为方面体现为活动减少、自我否定,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各有特点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情绪方面
1.持续的情绪低落:患者会长期处于一种悲伤、沮丧的情绪状态中,这种情绪可能没有明显的外部诱因,且持续时间较长,例如连续两周以上都感觉心情压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也提不起劲。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莫名的哭闹、不愿意参加以往喜欢的活动等;老年人可能更易出现情绪淡漠、对生活缺乏热情等情况。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情绪波动本就较大,但忧郁症导致的情绪低落更为持久和严重,男性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只是表现形式可能相对更内敛。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群可能更容易陷入这种持续情绪低落的状态,而有脑部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出现情绪低落需更警惕是否与忧郁症相关。
2.焦虑不安:常常会伴有过度的焦虑,担心一些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或者对日常小事过度担忧,例如总是担心自己或家人的健康状况、工作前景等,这种焦虑情绪与正常的担忧不同,是难以控制且持续存在的,会影响患者的日常functioning,如睡眠、饮食等。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对学校环境过度担忧、害怕与同学相处等;老年人可能担心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等。女性在孕期、更年期等特殊阶段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况,有家族忧郁症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在情绪方面出现焦虑不安等症状。
二、认知方面
1.注意力难以集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情,例如在工作或学习时,容易被外界干扰,或者自己的思维难以聚焦在当前的任务上。儿童可能在课堂上难以专注听讲、写作业时容易分心等;老年人可能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如忘记刚刚放置的物品位置等。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因有害物质对大脑的影响而更容易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有头部外伤等病史的人群也需关注是否存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与忧郁症相关。
2.记忆力减退:会出现近期记忆力下降的情况,比如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如忘记约定好的时间、刚刚说过的话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表现类似,但儿童可能更易被家长忽视,因为儿童本身记忆力发展尚不完全,但如果是超出正常范围的记忆力减退则需警惕。女性在更年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记忆力,男性如果有长期压力大、不良生活方式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有神经系统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出现记忆力减退要考虑与基础疾病或忧郁症的关联。
三、躯体方面
1.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或早醒等。入睡困难可能是患者躺在床上很长时间都无法进入睡眠状态;睡眠浅则是稍微有点动静就容易醒来;早醒通常是比正常起床时间提前很多就醒来,且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儿童可能表现为夜间频繁醒来、睡眠不踏实等;老年人可能更易出现早醒的情况。有失眠等既往睡眠问题的人群如果出现睡眠障碍加重且持续时间较长,需考虑忧郁症的可能,女性在经期前后睡眠障碍可能会受影响,男性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也可能出现睡眠方面的问题。
2.食欲改变:有的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不想吃东西,导致体重下降;而有的患者则会出现食欲亢进,食量明显增加,体重上升。儿童如果出现食欲改变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家长需特别关注;老年人食欲改变可能与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相关,但也要警惕忧郁症的影响。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食欲改变时需要鉴别是疾病本身还是忧郁症导致的,女性在孕期或产后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出现食欲改变,需综合判断是否与忧郁症有关。
3.躯体不适:可能会出现各种躯体上的疼痛不适,如头痛、背痛、腹痛等,但经过医学检查却找不到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原因。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出现,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具体疼痛部位,但会表现出烦躁、哭闹等;老年人可能更易出现全身多处的隐痛等情况。有慢性疼痛病史的人群如果疼痛性质、程度等发生变化且伴随情绪等方面的改变,需考虑忧郁症的可能,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也可能因躯体不适而引发忧郁症相关症状。
四、行为方面
1.活动减少:患者会变得不爱活动,喜欢独处,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体育锻炼等。儿童可能从活泼好动变得比较安静,不愿意和小伙伴玩耍等;老年人可能从日常的一些活动中退缩,如不再去公园散步等。有长期缺乏社交活动等生活方式的人群如果出现活动减少需警惕,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病史的老年人出现活动减少要综合评估是否与忧郁症有关,女性如果长期处于家庭主妇等相对社交活动较少的状态也可能因活动减少而增加忧郁症风险。
2.自我否定:经常会自我贬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价值,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持消极的看法,例如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将来也不会有好的发展等。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有这种情况,儿童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如别的小朋友优秀等;老年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年老无用等。有过失败经历较多等生活事件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自我否定的情况,有家族忧郁症病史的人群在遇到挫折时可能更易陷入自我否定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