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在不同人群中有不同表现及特点,一般表现有皮肤面色苍白、疲劳乏力;神经系统有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呼吸系统有呼吸加快、气短;循环系统有心悸、心前区不适;消化系统有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腹泻;泌尿系统有少尿、尿色改变;儿童贫血影响智力发育、与喂养不当相关;孕妇贫血影响胎儿发育且症状更明显;老年人贫血常与基础疾病相关、症状不典型且纠正困难需鉴别。
一、一般表现
(一)皮肤和面色
贫血时由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皮肤黏膜会呈现苍白表现,这是贫血最常见的外在表现之一。在面部、眼睑结膜、甲床等部位较为明显。儿童若长期贫血,可能会出现面色萎黄等情况,这与儿童生长发育快,对铁等造血原料需求大,若摄入不足易发生贫血有关;女性贫血可能因月经失血等因素,面色苍白更为突出;老年人贫血则可能因整体生理机能下降,皮肤苍白表现相对隐匿,但通过检查仍可发现。
(二)疲劳乏力
人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会导致患者感觉疲劳、乏力,稍微活动后就会明显加重。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儿童贫血时可能表现为不爱活动,活动后容易气喘、乏力;成年人会感觉工作、日常活动耐力下降;老年人则可能在日常起居如散步、做家务时就出现乏力感,这是因为贫血使机体代谢需要的氧气供应不足,影响了能量代谢过程。
二、神经系统症状
(一)头晕、耳鸣
大脑缺氧时,患者会出现头晕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平衡感。儿童贫血时可能表现为精神不振、易烦躁,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对缺氧较为敏感;成年人可能会在工作学习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情况;老年人贫血时头晕可能更为频繁,且可能伴有耳鸣,这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受贫血影响,内耳供血不足也会导致耳鸣。
(二)记忆力减退
长期贫血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影响学习能力,因为大脑是儿童生长发育中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器官,缺氧会干扰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成年人可能在工作中出现记忆力下降,影响工作效率;老年人本身记忆力随年龄增长有自然减退趋势,而贫血会加重这种减退,影响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功能,如忘记日常物品放置位置等。
三、呼吸系统症状
(一)呼吸加快
为了弥补机体缺氧状态,呼吸会加快,以增加氧气的摄入。儿童贫血时可能在安静状态下就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因为儿童呼吸中枢对缺氧的代偿反应相对更敏感;成年人在活动后呼吸加快更为明显,而严重贫血时即使安静状态下也会有呼吸加快表现;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本身有所下降,贫血会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呼吸加快情况可能更突出,因为其心肺储备功能降低,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减弱。
(二)气短
当贫血较为严重时,患者会感觉气短,在从事轻微活动如爬楼梯、快走等时就会明显感觉到气不够用。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时喘息;成年人会影响日常的体力活动,比如原来能轻松爬5层楼,现在爬2层楼就感觉气短;老年人则可能在日常起居中,如从床边走到卫生间这样的短距离活动后就出现气短,这是因为贫血导致氧气运输能力下降,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到影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对氧气的需求。
四、循环系统症状
(一)心悸
心脏为了向缺氧的组织器官输送更多血液,会加快搏动,患者可感觉心悸。儿童贫血时可能通过心率监测发现心动过速,表现为自觉心脏跳动异常;成年人会在安静或活动后明显感觉到心跳加快、心慌;老年人由于心脏本身可能存在一些退行性变化,贫血引起的心悸可能更为明显,且需要警惕是否合并有心脏基础疾病,因为贫血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
(二)心前区不适
严重贫血时,可能会出现心前区不适,如胸闷等症状。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等情况;成年人可能会明确感觉到心前区有闷痛感;老年人本身可能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贫血会使心前区不适症状加重,因为贫血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而原有心脏疾病的基础上,这种缺血缺氧更易引发心前区不适等症状。
五、消化系统症状
(一)食欲减退
贫血可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导致患者食欲减退。儿童可能表现为不爱吃饭,影响营养摄入,进而加重贫血状况,形成恶性循环;成年人会出现进食量减少,口味改变等情况;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本身较弱,贫血会进一步抑制消化液分泌等,导致食欲明显减退,长期食欲减退会影响营养吸收,不利于贫血的纠正。
(二)腹胀、便秘或腹泻
部分贫血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如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儿童可能因肠道缺氧,胃肠蠕动功能受影响,出现腹胀、腹泻等情况;成年人可能因胃肠道供血不足,消化功能失调,出现腹胀、便秘或腹泻交替的情况;老年人肠道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贫血会加重肠道功能紊乱,腹胀、便秘等情况可能更为常见,因为老年人肠道蠕动本来就慢,贫血导致的肠道供血不足会进一步减缓肠道蠕动,引起便秘。
六、泌尿系统症状
(一)少尿
严重贫血时,肾脏供血不足,可能会出现少尿症状。儿童由于肾脏代偿功能相对较弱,贫血导致少尿可能更易发生;成年人在严重贫血状态下,肾脏灌注不足,会出现尿量减少;老年人本身肾脏功能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贫血会加重肾脏的缺血情况,更容易出现少尿,需要密切关注肾功能变化,因为少尿可能提示肾脏缺血性损伤等问题。
(二)尿色改变
某些类型的贫血可能会导致尿色改变,如血红蛋白尿等。但这相对较为少见,一般是在血管内溶血等情况时出现。儿童发生血管内溶血导致尿色改变时,家长可能会发现尿液颜色异常;成年人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自己察觉尿色发红等;老年人由于对自身症状感知相对不敏感,可能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尿色改变相关的异常指标。
七、特殊人群贫血症状特点
(一)儿童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可能影响智力发育。比如缺铁性贫血,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另外,儿童贫血可能与喂养不当有关,如婴幼儿时期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等,会使儿童更容易出现贫血,且症状表现可能更侧重于生长发育迟缓、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
(二)孕妇
孕妇贫血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孕期对铁等营养物质需求增加,而饮食摄入不足等原因。孕妇贫血除了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等。孕妇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更为明显,因为孕妇本身需要为自身和胎儿提供氧气和营养,贫血会加重这种供需矛盾。
(三)老年人
老年人贫血往往与多种基础疾病相关,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等。其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常见的乏力、面色苍白外,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情况,而且老年人贫血纠正相对困难,因为其身体机能衰退,造血功能下降等。同时,老年人贫血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老年疾病相鉴别,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