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血清胆红素升高致皮肤等发黄的病理性体征,由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处理或排泄障碍等引起,有皮肤巩膜黄染及伴随症状,相关检查有血清胆红素、肝功能、影像学等;黄染可为生理性,如胡萝卜素血症,由胡萝卜素沉积致皮肤黄染且巩膜不黄,相关检查主要是血液胡萝卜素测定;不同人群如新生儿、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的黄疸和黄染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情况。
一、定义与本质
1.黄疸
是一种病理性体征,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胆红素的生成、代谢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各种原因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与排泄功能发生障碍,或胆红素在肝外排泄途径受阻,均可引起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出现黄疸。例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导致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而出现的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属于生理性的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的黄疸。
2.黄染
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某些特殊情况导致的。生理性黄染可见于胡萝卜素血症,因过多食用胡萝卜、南瓜、橘子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导致血液中胡萝卜素浓度升高,沉积在皮肤组织中,引起皮肤黄染,以手掌、足底、前额及鼻部皮肤较明显,但巩膜不黄染。这是因为胡萝卜素的代谢特点决定的,它主要是通过皮肤的沉积表现出来,与胆红素代谢无关。
二、发生机制差异
1.黄疸的发生机制
胆红素生成过多:如红细胞增多症、同族免疫性溶血、各种溶血性贫血等,可使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泄能力,从而导致血中胆红素升高。例如,新生儿溶血病时,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体内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使胆红素生成大量增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引发黄疸。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例如,病毒性肝炎时,病毒侵犯肝细胞,使肝细胞肿胀、坏死,影响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导致血中胆红素升高出现黄疸。
胆红素排泄障碍:肝外胆管阻塞,如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等,可引起胆汁排泄受阻,使胆管内压力升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黄疸。这种情况多见于胆道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导致胆汁排泄通路受阻。
2.黄染的发生机制
以胡萝卜素血症为例,是由于大量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后,胡萝卜素在小肠黏膜内转化为视黄醛的过程发生障碍,或者是胡萝卜素运输和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胡萝卜素浓度升高,然后在皮肤内沉积,尤其是在角质层厚的手掌、足底等部位沉积明显,而与胆红素的代谢途径完全不同。
三、临床表现特点
1.黄疸的临床表现
皮肤、巩膜黄染:黄疸最明显的表现是皮肤和巩膜黄染,而且一般是从面部、颈部开始,逐渐向躯干、四肢蔓延。黄疸的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轻度黄疸可能仅表现为面部及巩膜轻度黄染,重度黄疸则全身皮肤明显黄染,甚至呈黄绿色。例如,阻塞性黄疸时,黄疸程度往往较深,皮肤呈暗黄色或黄绿色。
伴随症状: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伴随症状不同。溶血性黄疸常伴有贫血、发热、寒战等症状,因为红细胞大量破坏会导致贫血,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免疫反应或溶血相关的全身症状;肝细胞性黄疸常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肝脏功能受损的表现;阻塞性黄疸常伴有皮肤瘙痒、陶土样大便等症状,因为胆汁排泄受阻,胆盐在体内蓄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同时粪便中因缺乏胆汁而呈陶土样。
2.黄染的临床表现
皮肤黄染特点:黄染主要见于皮肤,以手掌、足底、前额及鼻部皮肤明显,而巩膜不黄染是其重要特点。例如,大量食用胡萝卜后,手掌皮肤会明显发黄,但巩膜颜色正常。
无其他系统严重伴随症状:一般除了皮肤黄染外,没有像黄疸那样伴有贫血、肝肾功能受损等其他系统的严重症状,因为黄染主要是胡萝卜素沉积引起,对机体其他系统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四、相关检查差异
1.黄疸的相关检查
血清胆红素测定: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测定是重要检查。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可根据病因不同而有不同比例的升高。例如,溶血性黄疸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肝细胞性黄疸时,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阻塞性黄疸时,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肝细胞性黄疸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会升高,白蛋白可能降低,球蛋白可能升高;阻塞性黄疸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可能升高。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肝内外胆管是否扩张、有无占位性病变等。例如,B超可以清晰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胆管结石、胆管癌等引起的胆道梗阻。
2.黄染的相关检查
血液胡萝卜素测定:通过测定血液中胡萝卜素的浓度,可以明确是否是胡萝卜素血症导致的黄染。一般血液中胡萝卜素浓度会明显升高,而胆红素水平正常,这是与黄疸相鉴别的重要检查依据。
其他检查:一般不需要进行如肝功能的复杂检查以及胆道影像学检查等,因为黄染的原因相对简单明确,主要是基于饮食摄入情况和血液胡萝卜素浓度测定来诊断。
五、特殊人群情况
1.新生儿
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常见情况,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消退。但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黄疸可能出现更早、程度更重或消退延迟,需要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进行光疗等干预。因为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更弱,一旦胆红素升高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黄染:新生儿胡萝卜素血症相对较少见,若有过多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过量喂养胡萝卜泥等),可能出现皮肤黄染,但一般无其他严重后果,减少相关食物摄入后可逐渐消退,因为新生儿的代谢虽然不完善,但胡萝卜素的代谢相对独立于胆红素代谢,且一般不会对新生儿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老年人
黄疸:老年人出现黄疸需要高度重视,可能是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如肝癌、胰腺癌、胆管炎等。因为老年人肝脏功能减退,胆道系统可能存在退行性病变,一旦出现黄疸,病情往往较为复杂,需要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及时进行相应治疗。例如,老年人胆管癌导致的黄疸,可能需要综合评估手术等治疗方案。
黄染:老年人若出现黄染,也要考虑是否有胡萝卜素摄入过多的情况,同时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皮肤黄染的非病理性因素。因为老年人的饮食结构可能有变化,若过多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也可能出现类似胡萝卜素血症的黄染表现,需要详细询问饮食情况并进行相关检查鉴别。
3.妊娠期女性
黄疸:妊娠期可能出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特殊黄疸情况,这是由于妊娠期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导致胆汁排泄障碍引起的黄疸。需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因为这种黄疸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等。
黄染:妊娠期女性也可能因饮食等原因出现黄染,如过多食用柑橘等富含胡萝卜素的水果,需要注意与病理性黄疸鉴别,一般通过血液胆红素等检查即可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