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典型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伴双眼球凝视等意识丧失,热性惊厥多见于6月~5岁小儿由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疾病诱发多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短且可恢复,非热性惊厥由颅内感染、癫痫、代谢紊乱等引起发作不一定发热,婴儿期惊厥表现不典型,幼儿及儿童期相对典型,惊厥发生时应将小儿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分泌物并立即就医密切观察。
一、典型症状表现
小儿惊厥典型表现为突然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同时伴有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意识多丧失。
二、不同类型惊厥的表现差异
(一)热性惊厥
1.好发年龄:多见于6个月~5岁小儿,与该年龄段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易诱发惊厥有关。
2.诱因及体温特点:常由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性疾病诱发,发作时体温多在38.5℃~40℃及以上,因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成熟,发热时易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惊厥。
3.发作形式:多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持续时间一般较短,通常为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后小儿可恢复意识,但可能有短暂嗜睡等表现。
(二)非热性惊厥
1.病因相关表现:可由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癫痫、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等)等引起,发作时不一定伴有发热。若为颅内感染导致的惊厥,除惊厥表现外,常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表现;若为癫痫引起的惊厥,可能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形式多样,可表现为局部肌肉抽搐(如一侧肢体抽搐)、意识障碍程度不一等;代谢紊乱导致的惊厥,如低血钙引起的惊厥,可伴有手足抽搐、感觉异常等表现。
三、不同年龄段小儿惊厥的特殊表现
(一)婴儿期(1岁以内)
婴儿惊厥可能出现不典型表现,如仅表现为眨眼、眼球转动、咀嚼、流涎、呼吸不规则、面肌抽动等,由于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惊厥表现相对隐晦,需密切观察。
(二)幼儿及儿童期
此阶段小儿惊厥表现相对典型,但仍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如与癔症性发作等进行区分,因幼儿及儿童能表达部分不适,可辅助判断病情。
四、惊厥发生时的护理要点(符合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当小儿发生惊厥时,首先应将小儿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迅速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同时需立即就医,进一步明确惊厥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小儿造成额外损伤,密切观察小儿生命体征及惊厥表现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