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症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且体重超同年龄同性别正常标准20%以上以BMI为评估指标BMI≥同年龄同性别95百分位数判定,全球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及遗传因素相关,遗传因素是父母肥胖子女风险高基因影响代谢等,环境因素含饮食高糖高脂高油摄入多、运动缺乏体力活动少,评估通过测身高体重算BMI结合百分位数及关注体脂分布,防治有非药物干预包括饮食调整控制高热量等食物增加膳食纤维食物摄取、运动干预保证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减少静态行为、心理支持关注心理状态正向引导,特殊人群注意不能过度节食需专业人员指导家长监督引导营造健康氛围且早期干预重要。
一、定义
儿童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正常标准的20%以上,通常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评估指标,BMI=体重(kg)/身高2(m2),依据年龄性别BMI百分位数判断肥胖程度,BMI≥同年龄同性别95百分位数即判定为肥胖。
二、流行病学
近年来全球儿童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密切相关,如高糖高脂饮食普及、体力活动减少等,且遗传因素也起作用,父母肥胖子女肥胖风险显著增加。
三、病因
(一)遗传因素
若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子女患肥胖症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家庭,基因可影响代谢率、食欲调节等生理过程。
(二)环境因素
1.饮食方面:高糖、高脂、高油食物摄入过多,如频繁食用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高糖零食等,易导致热量过剩。2.运动方面: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设备,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使能量消耗减少。
四、评估
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并结合年龄性别BMI百分位数来评估肥胖程度。同时需关注体脂分布等情况,因为中心性肥胖相较于外周性肥胖对健康的潜在危害更大,可能与代谢紊乱等问题关联更紧密。
五、防治
(一)非药物干预
1.饮食调整: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严格控制热量过剩,例如每日三餐合理搭配,早餐可选择全麦面包、牛奶、鸡蛋,午餐和晚餐增加绿叶蔬菜比例,减少精细主食量。2.运动干预:保证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跳绳、慢跑、游泳等,鼓励多参与户外活动,减少静态行为时间,像每天放学后安排30分钟以上的户外运动。3.心理支持:关注肥胖儿童心理状态,避免因肥胖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家长和学校应给予正向引导,营造接纳的环境,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肥胖防治不能采用过度节食等方式,以防影响正常生长发育,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家长要发挥监督引导作用,营造家庭内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氛围,保障儿童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逐步改善肥胖状况,且长期肥胖易引发成年期慢性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