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对月子病有一定积极作用,适度锻炼可促进身体恢复,包括增强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复旧、帮助盆底肌恢复等,还能改善心理状态缓解产后抑郁等;但锻炼需注意选择适合产后状况的方式,如顺产、剖宫产产妇锻炼方式不同,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产妇锻炼方式有差异,还要把控好强度与时间,特殊病史产妇需遵医嘱,且不能单纯依赖锻炼治好月子病,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
1.促进身体恢复:产后适当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的血液循环,例如进行温和的散步等运动,可促进子宫复旧,加快恶露排出。有研究表明,产后早期进行规律的轻度运动,能使身体各器官功能恢复的速度较不锻炼者有所提升。对于女性盆底肌功能的恢复也有帮助,像凯格尔运动这种针对性锻炼,可改善盆底肌松弛状况,缓解月子期间可能出现的盆底相关不适,这对预防和改善一些因盆底肌问题导致的月子病相关症状有积极意义。不同年龄的产妇,适度锻炼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体的生理恢复进程,年轻产妇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不能忽视锻炼的重要性,而高龄产妇通过合理锻炼更能助力身体机能回归。
2.改善心理状态: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助于缓解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心理状态的改善对于整体身体恢复以及减轻月子病相关的不良感受有重要作用。不同生活方式的产妇,比如平时缺乏运动的产妇,通过锻炼调整心理状态能更好地应对月子期可能出现的身体变化带来的影响。有心理病史的产妇在进行锻炼时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和强度,避免因锻炼不当加重心理负担。
锻炼需注意的方面
1.锻炼方式选择:应选择适合产后身体状况的锻炼方式,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例如顺产产妇在产后较短时间内可从散步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剖宫产产妇则需要根据伤口恢复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锻炼时机和方式,一般术后初期以床上简单肢体活动为主,后期再逐步过渡到适度的散步等。不同年龄的产妇在锻炼方式选择上有差异,年轻产妇可尝试一些轻度的瑜伽等运动,但要注意动作幅度和强度;高龄产妇则更倾向于低强度、温和的运动方式。
2.锻炼强度与时间把控:锻炼强度要适中,以身体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每次锻炼时间也不宜过长,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比如开始时每次散步15-20分钟,随着身体恢复可逐渐延长至30分钟左右。生活方式不同的产妇,如平时运动量较大的产妇产后也不能一下子过度锻炼,要循序渐进;而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的产妇则需要更缓慢地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有特殊病史的产妇,如存在心血管疾病相关病史的产妇,锻炼前需咨询医生,根据医生建议来确定合适的锻炼强度和时间,以保障安全。
总体而言,锻炼对月子病的改善有一定积极作用,但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年龄、生活方式以及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强度和时间,不能单纯依赖锻炼来完全“治好”月子病,若月子期间出现较为严重的身体不适等情况,还需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