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两性畸形由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因素引发,分真两性畸形(体内含睾丸和卵巢两种性腺组织、染色体核型多样、外生殖器及第二性征表现不一)、假两性畸形(女性假两性畸形染色体核型46,XX、因胎儿期暴露过多雄激素致外生殖器男性化且有女性内结构,男性假两性畸形染色体核型46,XY、因雄激素合成或作用异常致外生殖器部分女性化且内部有睾丸),诊断通过染色体检查、性腺检查及性激素及相关激素测定,治疗依类型分别处理,真两性畸形依社会性别综合处理,女性假两性畸形青春期前药物抑雄激素、明显男性化者手术矫正,男性假两性畸形据社会性别选择处理,预后早期规范诊治重要、不同类型预后有差异需长期关注。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小儿两性畸形是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病症,由遗传因素(如基因突变等遗传缺陷)、内分泌异常(胚胎发育中性激素分泌及作用异常)、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引发。
二、分类及表现
(一)真两性畸形
体内含睾丸和卵巢两种性腺组织,染色体核型多样(如46,XX等),外生殖器表现介于男女之间,第二性征发育不一致,随年龄增长可见一侧性腺相关第二性征发育。
(二)假两性畸形
女性假两性畸形:染色体核型为46,XX,因胎儿期暴露于过多雄激素,外生殖器男性化(阴蒂肥大、阴唇融合等),但内部有子宫、输卵管等女性结构。
男性假两性畸形:染色体核型为46,XY,因雄激素合成或作用异常,外生殖器部分女性化(阴茎发育不良、尿道下裂等),内部生殖腺为睾丸。
三、诊断手段
(一)染色体检查
通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染色体组成,区分不同类型两性畸形,如真两性畸形核型多样,假两性畸形中女性假两性畸形核型多为46,XX,男性假两性畸形核型多为46,XY。
(二)性腺检查
利用超声、腹腔镜等检查明确性腺位置、形态及类型,真两性畸形需确定睾丸和卵巢具体情况,假两性畸形要明确性腺是睾丸还是卵巢等。
(三)性激素及相关激素测定
检测睾酮、雌激素等性激素水平及促性腺激素等,了解内分泌状况,辅助判断两性畸形类型及成因,如女性假两性畸形可能雄激素水平升高,男性假两性畸形存在雄激素合成或作用相关指标异常。
四、治疗原则
(一)真两性畸形
依社会性别、性腺情况综合处理,若选女性性别,切除睾丸组织、保留卵巢及子宫等并雌激素替代治疗;若选男性性别,切除卵巢组织、修整睾丸。
(二)女性假两性畸形
青春期前可药物抑制雄激素分泌,外生殖器男性化明显者手术矫正外生殖器使其接近女性正常形态。
(三)男性假两性畸形
据外生殖器女性化程度及社会性别选择,选男性性别者手术矫正外生殖器、补充雄激素促进男性第二性征发育;选女性性别者切除睾丸等性腺组织并女性化治疗。
五、预后情况
早期规范诊断治疗对预后重要,经治后部分患者可接近正常生理心理状态,但存在性激素替代治疗长期影响等后续问题,需长期关注心理适应等,不同类型两性畸形预后有差异,真两性畸形需长期随访监测性激素、生殖器官及心理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