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的形成受遗传、足部解剖结构异常、穿着不合适鞋子、足部疾病与损伤、年龄性别以及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影响,遗传使后代患拇外翻风险高,跖骨内翻等解剖结构异常会致拇趾偏移,高跟鞋等不合适鞋子易引发,关节炎等足部疾病与损伤可导致,中老年人易患且女性概率高,长时间站立行走及不当运动方式也会增加风险。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拇外翻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约一半的拇外翻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拇外翻患者,那么后代患拇外翻的风险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足部骨骼、肌肉、韧带等结构的发育存在一定的异常,使得足部更容易出现拇外翻的畸形改变。例如,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影响足部关节的稳定性和骨骼的形态,从而增加了拇外翻发生的可能性。
二、足部解剖结构异常
1.跖骨内翻:正常情况下,跖骨之间有一定的角度关系。当跖骨出现内翻时,会使得拇趾的受力发生改变,拇趾受到的压力增加,逐渐向外侧偏移,从而导致拇外翻的形成。比如,先天性的跖骨内翻或者由于足部长期受力不均等原因引起的跖骨内翻,都可能促使拇外翻的发展。
2.第一跖骨长度过短或外翻:第一跖骨的长度和位置异常也与拇外翻相关。如果第一跖骨过短或者向外翻转,会破坏足部正常的力线,使得拇趾受到的应力分布改变,进而引发拇外翻。这种解剖结构的异常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由于足部的慢性损伤等因素逐渐导致的。
三、穿着不合适的鞋子
1.高跟鞋的影响:长期穿着高跟鞋,尤其是鞋跟较高、鞋头较窄的高跟鞋,会对足部产生较大的压力和不良影响。高跟鞋会使前足受到过度的挤压,拇趾被迫挤向外侧,长期处于这种受压状态下,容易导致拇外翻的发生。例如,研究发现,经常穿高跟鞋的人群中拇外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穿高跟鞋的人群。
2.尖头鞋的影响:尖头鞋的鞋头部分空间狭窄,会限制拇趾的正常位置,使拇趾受到挤压而向外偏移,增加了拇外翻形成的风险。无论是年轻女性为了追求时尚经常穿尖头鞋,还是其他人群因工作等原因长期穿尖头鞋,都可能导致足部受力异常,进而引发拇外翻。
四、足部疾病与损伤
1.关节炎:某些类型的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会累及足部关节,导致关节炎症、破坏和畸形,其中就包括拇外翻的发生。类风湿关节炎会引起足部关节的滑膜炎,逐渐破坏关节结构和周围组织,使得拇趾的位置发生改变,最终形成拇外翻。
2.足部外伤:足部受到急性外伤,如骨折、扭伤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会导致足部解剖结构的改变,进而增加拇外翻形成的可能性。例如,足部骨折后如果复位不良,可能会影响足部的正常力线,使拇趾逐渐出现外翻畸形。
五、年龄与性别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足部的关节、韧带等组织会逐渐发生退变。中老年人足部的柔韧性下降,关节稳定性减弱,更容易出现拇外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长期的足部使用和磨损会使拇外翻的情况逐渐加重。
2.性别:一般来说,女性患拇外翻的概率高于男性。这与女性长期穿着高跟鞋、尖头鞋等不合适的鞋子有关。女性为了美观等原因更倾向于选择这类对足部有不良影响的鞋子,从而增加了拇外翻的发生风险。
六、生活方式因素
1.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一些职业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如教师、售货员等,足部长期处于负重状态,容易导致足部受力不均,增加拇外翻的发生风险。长期的站立和行走会使足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疲劳,影响足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促使拇外翻的形成。
2.运动方式不当:不合适的运动方式也可能导致拇外翻。例如,进行一些对足部冲击力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操等,如果足部的保护措施不当或者运动姿势不正确,会使足部受到过度的应力,增加拇外翻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