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考虑是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或大病初愈、过度劳累与情志失调、年老体衰等造成的。
1.先天禀赋不足
部分人因先天体质虚弱,心脏功能本就偏弱,心气生成不足,易出现心气虚。这类人群往往从小就有气短、乏力、活动后心慌等表现,且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疾病侵袭,进一步耗伤心气。
2.久病体虚或大病初愈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长期消耗正气,可逐渐累及心脏,导致心气亏虚。此外,经历重大疾病、手术或严重外伤后,身体元气大伤,心气也会随之受损,若恢复不佳,就可能形成心气虚。
3.过度劳累与情志失调
长期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透支和脑力劳动耗神,会持续消耗心气。而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使心神耗损,影响心气的生成与运行,进而导致心气虚,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3.年老体衰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心脏功能也会减弱,心气自然不足。这是生理机能退化的表现,老年人常出现的气短、胸闷、活动耐力下降等,多与心气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