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腰疼的原因是姿势不良、缺乏运动、肥胖、腰椎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1、姿势不良
长时间维持不良坐姿会增加腰椎压力,导致疼痛。例如,弯腰驼背会使脊柱生理曲度改变,腰椎间盘承受不均匀压力,加速椎间盘退变。前倾坐姿会使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引发肌肉疲劳和疼痛。长期跷二郎腿会使骨盆倾斜,腰椎受力不均,增加腰部肌肉劳损风险。建议每30分钟至1小时起身活动一下,伸展腰部肌肉,纠正不良坐姿,保持脊柱自然生理曲度。
2、缺乏运动
久坐且缺乏运动,会使腰部肌肉力量减弱,无法有效支撑腰椎。核心肌群薄弱,会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在日常活动中容易受到损伤。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对于上班族,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简单运动,如伸展腰部、转动腰部等。
3、肥胖
体重超标会给腰椎带来额外负担,使腰椎间盘和周围组织承受更大压力。肥胖还可能导致体内炎症因子增加,引发腰部疼痛。肥胖人群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
4、腰椎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原因可导致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引起腰疼,还可能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5.泌尿系统疾病
如肾结石、肾盂肾炎等,可能引起腰部放射性疼痛。疼痛通常较为剧烈,还可能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
坐着时应选择有良好腰部支撑的座椅,避免久坐,适当进行补钙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