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躺在床上腰疼,站久了腰也疼可能是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原因导致的,需要采取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
1.一般治疗
日常需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久躺等,定时变换体位,减轻腰部压力。站立时尽量保持腰部挺直,可使用腰围辅助支撑,但需注意避免长期依赖,以免减弱腰部肌肉力量。卧床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能为腰部提供足够支撑,缓解疼痛。同时,要避免腰部过度负重,如搬运重物等,防止加重损伤。此外,还可通过调整日常习惯改善腰部状况,比如避免弯腰驼背,起身或坐下时动作缓慢,减少腰部突然受力。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缓解腰疼的重要手段,常见方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推拿、理疗仪器治疗等。对于腰部肌肉劳损等急性损伤初期(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减轻局部炎症和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按摩和推拿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通过手法放松腰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针灸则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腰部不适。理疗仪器如红外线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等,也能通过特定的物理能量作用于腰部,达到消炎、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的效果。
3.药物治疗
如果腰疼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缓解症状。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能有效减轻腰部疼痛和炎症;对于肌肉紧张引起的疼痛,可使用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等;如果是腰椎间盘突出等压迫神经导致的疼痛,还可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等。
4.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腰疼通过保守治疗可得到缓解,仅在少数严重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果出现明显的神经受压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有髓核摘除术等。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无效,也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椎管扩大成形术等。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和创伤,需在医生评估后,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