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有三大症状,一是心悸,因心房收缩紊乱致心脏跳动异常,超一半患者出现,不同人群感受略有差异;二是气短,因心脏泵血功能受影响、心输出量减少致肺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基础心肺疾病者症状更明显;三是乏力,因心脏泵血效率降低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能量供应不足,不同人群表现不同,有基础病史者可能叠加加重不适。
一、心悸
房颤时心房收缩紊乱,会导致患者主观上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可能表现为心跳加快、心慌、心跳不规则等。研究发现,约有超过一半的房颤患者会出现心悸症状,这是因为心房无序的电活动影响了正常的心脏节律,使得患者能明显感知到心脏的跳动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心悸的感受可能略有差异,但本质都是心脏节律异常带来的主观体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因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对心悸的耐受程度较低,更容易感觉到明显的不适;而年轻患者如果平时生活方式较健康,偶尔出现心悸可能更容易忽视,但长期房颤导致的心悸也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二、气短
由于房颤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心输出量减少,肺部血液循环可能出现障碍,从而引起气短症状。患者会感觉呼吸费力,在轻微活动后就可能出现气喘吁吁的情况。比如在日常的行走、爬楼梯等活动中,正常心脏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但房颤患者因心输出量不足,就会较早出现气短表现。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房颤患者,气短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其原本的心肺功能就较差,房颤进一步加重了心肺功能的负担。
三、乏力
房颤导致心脏泵血效率降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能量供应不足,就会使患者感到乏力。患者会感觉精力不济,即使没有进行大量体力活动也会觉得疲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乏力表现有所不同,比如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本身体力消耗大,但房颤导致的乏力会使其更容易感到疲惫不堪;而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的人群,原本活动量少,房颤引起的乏力可能会让他们的活动能力进一步下降。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房颤导致的乏力可能会与糖尿病本身引起的乏力相互叠加,加重身体的不适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