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能检查出癌症吗
血常规一般不能直接确诊癌症,但可为癌症诊断提供线索和辅助信息,如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可能提示癌症,但有局限性,需结合多种信息明确癌症,不同人群血常规在癌症辅助诊断意义相似,有不良生活方式或既往癌症病史人群需进一步排查或监测
血常规中可能提示癌症的指标及意义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可出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异常,比如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多,以原始和幼稚细胞增多为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表现为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增多。但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异常并非特异性的,其他感染性疾病等也可能引起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改变。
红细胞、血红蛋白:部分实体肿瘤患者可能出现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例如消化道肿瘤患者,由于长期慢性失血、肿瘤消耗等原因,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或营养不良性贫血等,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情况。但贫血也可见于其他多种非肿瘤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血小板:一些癌症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如实体肿瘤患者出现骨转移时,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而某些血液系统肿瘤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能与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但血小板计数异常也可见于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多种情况。
血常规检查的局限性
血常规检查对于癌症的诊断只是初步的筛查手段,它不能精准地确定是否患有癌症以及具体是哪种癌症。要明确是否患有癌症,通常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病理学检查(如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等多方面的信息。例如,即使血常规发现了一些异常指标提示可能有血液系统肿瘤的嫌疑,但最终确诊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等进一步的病理学检查来明确细胞的形态和性质等。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血常规在癌症辅助诊断中的意义基本是相似的,但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患癌的好发部位和类型可能不同,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的人群,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时,更需要进一步排查癌症的可能;有既往癌症病史的人群,血常规的定期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或复发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