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治疗包括体重超标者减重可改善症状及调整侧卧位睡眠,医疗器械可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手术适用于解剖结构异常者,儿童打鼾需排查腺样体等并权衡手术,妊娠期女性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需综合基础疾病选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一、一般治疗
1.体重管理:对于体重超标的打鼾患者,减轻体重是重要措施。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25kg/㎡的人群中,减重5%-10%可显著改善打鼾症状,因为肥胖会增加上气道脂肪沉积,导致气道狭窄。
2.睡眠姿势调整:尽量采取侧卧位睡眠,避免仰卧位。侧卧位可减少舌根后坠阻塞气道,经临床观察,约30%-50%的打鼾患者通过调整睡眠姿势可使打鼾程度减轻。
二、医疗器械治疗
1.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通过佩戴特定面罩,在睡眠时提供持续的正压气流,维持上气道开放。多项临床研究表明,CPAP治疗可有效降低打鼾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改善夜间缺氧状况,且对于中重度打鼾患者效果显著,依从性好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可达70%-80%。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选择:适用于因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打鼾,如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例如,儿童腺样体肥大导致的打鼾,若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等情况,可考虑腺样体切除术;成人因鼻息肉引起的打鼾,行鼻息肉摘除术及相关鼻结构矫正手术可能改善症状。手术需严格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气道解剖情况,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打鼾:儿童打鼾需重点排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等情况。若儿童出现长期打鼾、张口呼吸、睡眠不安等表现,应及时就医评估。一般不优先使用药物治疗,优先考虑腺样体或扁桃体切除等手术干预,但需充分权衡手术风险与获益,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2.妊娠期女性打鼾:妊娠期女性打鼾需谨慎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睡眠姿势等。由于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应避免随意使用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
3.老年人打鼾:老年人打鼾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状况,优先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在调整睡眠姿势、体重管理的基础上,评估是否适合使用CPAP治疗,同时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