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血糖管理涵盖饮食上合理选择低升糖指数碳水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运动上选择适宜方式如散步等并注意频率与安全,自我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且定期到医院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饮食运动控糖不佳时用胰岛素,既往妊娠糖尿病史及体重过重孕妇需更严格落实计划、增加监测并合理把控体重增长。
一、饮食调控
1.碳水化合物合理选择:依据孕期孕周与体重增长状况,选用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像全谷物(如燕麦、糙米)、杂豆类(如红豆、绿豆)等,此类食物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需避免精制糖及高糖饮品摄入,相关研究表明合理把控碳水化合物摄取可改善孕期血糖水平。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绿叶蔬菜(如菠菜、西兰花)、魔芋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利于血糖稳定,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维持在25-30克左右。
二、运动干预
1.适宜运动方式:选择散步等运动,每日可进行约30分钟,速度以感觉轻松为宜,适度运动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助力血糖控制,相关研究显示孕期适度运动对血糖管理有益。
2.运动频率与注意事项:每周至少开展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散在不同天数进行,运动时需留意避免过度疲劳,保障自身及胎儿安全。
三、血糖监测
1.自我监测要点:自我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理想范围一般为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不宜超过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宜超过6.7mmol/L,通过规律监测可及时知晓血糖波动情况,进而调整饮食与运动方案。
2.定期医院检测: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该指标可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孕期血糖控制情况的关键指标。
四、医疗干预
1.胰岛素应用:当饮食与运动干预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可能需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孕期控制高血糖安全有效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2.特殊病史孕妇管理:有妊娠糖尿病等特殊病史的孕妇,再次孕期发生高血糖风险较高,需更严格执行饮食与运动计划,加强血糖监测频率,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及胎儿发育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提示
1.既往妊娠糖尿病史孕妇:此类孕妇再次孕期高血糖风险高,需更严格落实饮食与运动计划,增加血糖监测频率。
2.体重过重孕妇:在控制血糖同时要合理把控体重增长速度,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加重血糖控制难度,一般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建议控制在11.5-16kg,需依据孕前体重指数合理规划体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