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不具传染性,其相关非传染性因素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持续感染等肝炎病毒感染、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长期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长期大量饮酒、某些遗传性疾病或遗传易感性等,特殊人群中肝炎病毒感染史者需定期筛查并规范治疗肝炎等,肝硬化患者要治基础病因、监测病情等,黄曲霉毒素暴露风险人群要避免食用霉变食物等,酗酒人群需严格戒酒改善生活方式。
一、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非传染性因素
1.肝炎病毒感染: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持续感染是原发性肝癌重要的高危因素。乙肝病毒可整合到宿主肝细胞基因组中,引起肝细胞异常增殖;丙肝病毒通过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及免疫损伤等机制影响肝细胞,长期感染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引发肝癌,但这种传播是通过血液、母婴等途径,并非人际间的接触传染。
2.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尤其是乙肝、丙肝相关肝硬化,肝细胞反复损伤修复过程中易发生恶变,从肝硬化发展至肝癌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此过程不具备传染性。
3.黄曲霉毒素暴露:长期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霉变的玉米、花生等),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致癌性,可通过诱导基因突变等方式引发肝细胞癌变,这与接触污染食物有关,不存在传染特性。
4.酗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酒精对肝细胞的损伤是自身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所致,不具有传染性。
5.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或遗传易感性可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风险,如遗传性血色病等,这是由基因遗传决定的,并非传染而来。
二、特殊人群需注意的要点
1.有肝炎病毒感染史人群:此类人群属于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包括检测甲胎蛋白(AFP)以及肝脏超声检查等,一般建议每6个月左右检查一次。在生活中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规范治疗肝炎,如乙肝患者符合抗病毒指征需进行抗病毒治疗等,同时避免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减少肝癌发生风险。
2.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病因,如乙肝肝硬化需抗病毒等治疗,并且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进行肝脏相关检查,警惕向肝癌进展。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粗糙、坚硬食物以防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同时要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3.有黄曲霉毒素暴露风险人群:应注意避免食用霉变的食物,妥善储存粮食等食品,保持居住环境干燥,减少黄曲霉毒素接触机会,降低肝癌发病潜在风险。
4.酗酒人群:需严格戒酒,改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来保护肝脏功能,降低因酒精性肝病发展为肝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