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并保持清洁干燥按时更换敷料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逐步过渡至流质、半流质、普食且注意饮食成分,留意恶露颜色量气味,早期床上活动24小时后适当下床,关注产妇心理状态,高龄产妇需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与伤口恢复,有妊娠合并症产妇继续监测原发病相关指标,母乳喂养产妇指导正确哺乳姿势保证休息并关注自身恢复。
一、术后伤口护理
剖宫产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局部清洁干燥,按医护要求定期更换敷料。若发现伤口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渗液异常(如脓性分泌物等),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因这可能提示伤口感染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二、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需定时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一般术后每小时监测1次生命体征,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通过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能及时发现如发热(可能提示感染)、血压异常波动等情况,以便早期干预。
三、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避免胃肠蠕动未恢复时进食引起呕吐等不适。
术后6小时后可进流质饮食,如米汤等,保证机体基本能量需求且不加重胃肠负担。随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普食,饮食应富含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等)、维生素(新鲜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粗粮等),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防止引起腹胀。
四、恶露观察
留意恶露的颜色、量及气味。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若恶露量明显多于正常月经量、颜色异常(如持续鲜红色且量多)或伴有异味,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有残留等情况,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五、活动与休息
术后早期鼓励产妇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24小时可拔除导尿管,协助产妇下床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利于恶露排出和减轻伤口疼痛。
六、心理护理
关注产妇心理状态,剖宫产术后产妇可能因身体不适、担心婴儿健康等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应多给予陪伴、关心和心理支持,医护人员也需及时与产妇沟通,了解其心理诉求,缓解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康复心理环境。
七、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高龄产妇:术后需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伤口恢复情况,因高龄产妇术后发生并发症(如感染、血栓等)的风险相对较高,要加强观察和护理。
有妊娠合并症产妇:例如妊娠期高血压产妇,术后需继续监测血压等指标,并遵循原发病相关护理要求,如控制血压、合理饮食等。
母乳喂养产妇: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促进乳汁分泌,同时注意保证充足休息以保证乳汁质量,且在哺乳过程中关注自身身体恢复情况,若有不适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